網站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台灣
軍事
觀點
領導
人事
理論
法治
社會
產經
教育
科普
體育
文化
書畫
房產
汽車
旅游
健康
視頻
知識產權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科技
滾動
獨家
|
科學界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醫學·健康
航空·航天
|
專題
訪談
評論
|
知產
AI
科創
即時新聞
中外科學家聯合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含20億天體
智源研究院發布超大規模新型預訓練模型“悟道·文匯”
回應關切 讓科學跑贏疫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觀察
“你好,世界”被成功編碼 CRISPR技術將數據存入活細胞DNA
歐盟召開航天政策會議 投資3億歐元布局航天經濟
互聯網新業態如何反不正當競爭?專家研討合規體系建立
老齡化遇見數字化看高科技如何助力“適老”
今年冬天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宇宙多老了?最新估計是137.7億歲
設計時速620千米!世界首台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啟用
智能機器人在沈陽核酸檢測中開展試驗性應用
愛心服務跨越“數字鴻溝” 讓我們無懼慢慢變老
醫療數據開放平台上線 覆蓋藥、病、診、科研等7大應用場景
2021 中國航天有看頭
神州信息攜手華為 新興科技支撐銀行數字化轉型
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手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
世界首台!設計時速620千米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下線
中國本土抗癌新藥“出海” 協議總金額超22億美元
激活創新鏈 升級產業鏈(“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
大力推進畜禽種業科技自主創新
竊蛋龍會孵蛋!7000萬年前化石証實早期假說
上海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格局 打通出行“最后一公裡”
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復制嗎
北斗接“地氣”,助無人農機跑出新精度
科技支撐 我國全鏈條節糧減損工作取得實效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你上班的辦公樓有“無人貨架”嗎?
青海首次利用無人機進行智能化配網集中巡檢
《數據中心算力白皮書》發布 第三方數據中心企業表現獲認可
深入應用智能審圖 通關更快打私更准
人民網
>>
科技
>>
探索發現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我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2020-11-05
水如何成冰? 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2020-11-04
納米科技 “以小搏大”(開卷知新)
2020-11-03
水分子現身月球光照區 但離成為“資源”還有很大距離
2020-11-03
太陽系曾被“轟炸” 發生時間關乎地球生命起源
2020-11-03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2020-10-30
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2020-10-29
我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2020-10-26
載人深潛 逐夢深海(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10-23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小行星表面採集岩石樣本
2020-10-20
首次發現!企鵝活動影響南極“臭氧洞”
2020-10-20
探索系外生命之謎 多國太空任務關注金星
2020-10-19
從更廣角度看量子 以更遠眼光看科學
2020-10-19
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意大利面條”
2020-10-16
“蛟龍”亮相
2020-10-14
聯合國報告:過去20年氣候災害數量增長“令人震驚”
2020-10-14
10月14日火星沖日 火星進入全年最佳觀測期
2020-10-13
德國北極科考船隊:全球變暖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
2020-10-13
36千米/秒!聲波最大速度上限算出
2020-10-12
富鋰巨星高壽幾何?恆星“心電圖”揭曉答案
2020-10-12
水洞溝遺址:科學與人文在這裡交融
2020-10-09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干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2020-10-09
慧眼衛星又有新發現 窺見距離黑洞最近的噴流
2020-09-28
《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0)》發布
2020-09-28
金秋十月 來看兩年一次的火星沖日
2020-09-28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2020-09-27
天上的星星會說話 衛星遙感技術破解農民貸款難
2020-09-25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超熱海王星”
2020-09-24
“慧眼”衛星新進展 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2020-09-23
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 琥珀中巨型精子告訴你答案
2020-09-23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獨家專稿
中外科學家聯合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含…
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手推動中央企業科…
中國本土抗癌新藥“出海” 協議總金額超…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
2021年,中國航天將有哪些“好戲”上…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嫦娥五號軌道器飛往日地引力平衡點 開展…
科技部:我國3條技術路線5個疫苗進入Ⅲ…
一箭雙星!中國“十三五”宇航發射任務順…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高端訪談
給地球“拍照”,科學家看到了什麼?
王澤山院士談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去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談“建設網絡強國”
諾獎背后的高校國際化思考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建成航天強國
三代航天人做客本網 共話中國航天創建60年
今天是你的節日,航天人——首個中國航天日
兩會TALK:包為民譚永華談航天供給側改革
兩會TALK:張柏楠姜杰展望2016中國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