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技

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復制嗎

2021年01月13日08:24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復制嗎

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體內的腫瘤在未給予激素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情況下大面積消失。人體免疫系統經常會把腫瘤細胞當成正常細胞,此時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成了“睡獅”。專家認為,新冠病毒的入侵,可能叫醒了“睡獅”,激發了人體特異性免疫或廣譜免疫,從而把腫瘤細胞和其他病毒等一並干掉。

◎本報記者 張佳星

日前,一篇發表在《英國血液學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僅有3個段落的案例報告,震驚了世界——

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體內的腫瘤在未給予激素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情況下大面積消失。

在驚嘆這波“神操作”之余,更多的追問隨之而來:是新冠病毒擊退了腫瘤細胞嗎?這一個案有沒有可能的普適性價值?癌症患者能不能因此就有了治愈的新路徑?1月11日,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免疫領域的幾位學者。

新冠肺炎患者癌細胞消失有多種可能

在論文中,來自英國康沃爾皇家醫院血液科的作者推測,該例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腫瘤神奇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病原體特異性T細胞與腫瘤抗原的反應,二是炎症細胞因子對自然殺傷細胞的激活。即新冠病毒可能從特異性免疫和廣譜免疫兩個方面激活了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

腫瘤細胞之所以不受控制的生長、轉移,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把它們當成了正常細胞,這時癌症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成了“睡獅”。而新冠病毒的入侵,則相當於叫醒了“睡獅”,把腫瘤細胞和其他病毒等一並干掉。

但對於科學家們最關心的這一現象具體的發生機制,不同學者持有不同觀點。

有學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例個案可能僅僅是個巧合。而巧合的點很有可能與“小段肽”有關。新冠病毒蛋白外殼上的小段肽或者細胞感染后釋放的小段肽,如果正好和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相似,前者激發獲得性免疫產生的殺傷性T細胞就能夠識別后者。這就意味著T細胞經過新冠病毒的“介紹”認出了腫瘤細胞,從而特異性殺傷腫瘤組織。

這個過程正是人體內的特異性免疫。

“但這只是推測,一切要看研究團隊的進一步分析。”該學者表示,但從新冠肺炎患者的表現看,這種推論是很有可能的,因為重症患者中“炎性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是主要死因,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會誘發體內免疫系統“瘋狂”釋放炎性因子,造成巨大殺傷力,因此隻要“認得准”,完全有可能在4個月內殺死患者體內的惡性腫瘤。

“根據目前的情況,我個人判斷新冠病毒在這個患者體內激活的是廣譜免疫。”上海海洋大學特聘教授、比昂生物創始人楊光華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該論文中提到大幅減少的不止是腫瘤細胞還有患者此前感染的EB病毒的數量,因此很可能新冠病毒激活了患者的整體免疫系統,使得包括自然殺傷細胞等在內的免疫細胞數量劇增,把所有其識別為“異己”的細胞或分子等統統干掉。

“目前的簡單報道透露的信息較少,難以做出全面判斷,也不排除特異性免疫的可能。”楊光華說。

事實上,除了激活免疫系統,病毒還有直接殺死腫瘤細胞的先例,這類病毒被稱為“溶瘤病毒”。公開信息顯示,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種遺傳工程溶瘤病毒治療晚期黑色素瘤。全球已有至少3款溶瘤病毒療法獲批上市。

針對有沒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直接“溶瘤”?楊光華回應:“目前難以得出這一結論,需要証實患者腫瘤細胞表面有受體接納新冠病毒進入才行。但從新冠病毒的基因組上分析,應該不太具備溶瘤的特性。”

想靠新冠“以毒攻毒”實屬高危操作

與機理相比,對腫瘤患者來說,療效才是更重要的。癌症病人主動感染新冠病毒是不是也能把腫瘤統統趕出去呢?

高危操作、請勿模仿!

針對可能的非理性操作,學者們紛紛表達了這一呼吁。由於先前癌友圈出現的獸藥治癌、瘧原虫治癌等亂象,很多專業人士也表達了憂慮。

這個案例能不能在別人身上重復,在進一步研究無果之前,很難確定。即便未來相關機制明確,証明是可重復的,現代診療手段也必然會有所優化。

畢竟,直接感染新冠病毒的操作,太原始了!有違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

既然論文報道了腫瘤消退的“曙光”,科學家們又會如何利用新冠病毒的這一可能的功效呢?

楊光華表示,可以做腫瘤疫苗、可以發現腫瘤標志物、可以進行基因改造……

如果激活的是特異性免疫,相關免疫路徑已經成型,那麼最快的是找到能夠激發免疫的小段肽,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合成重組蛋白,用於相關類型腫瘤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還要評估腫瘤類型,是不是匹配此類特異免疫。

如果是廣譜免疫,還可以對新冠病毒加以改造,去掉毒性的部分,形成病毒型腫瘤疫苗的載體。“改造病毒形成腫瘤疫苗並用作載體是一個很好的方向,能夠形成比現有的RNA疫苗、DNA疫苗更具高效和高模仿性的免疫。”楊光華說,但這個方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由於新冠病毒通過呼吸系統傳播,很難對其傳播進行控制,所以這個路可能更長。

而如果是第三種原因,由新冠病毒溶瘤所致,那麼仍需要對新冠病毒進行改造,使其隻攻擊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害,並形成系統的療法。

此外,從可能的普適性來講,由於患者是經典霍奇金淋巴瘤,這一腫瘤區別於其他實體瘤,因此普適性相對較低,如果說新冠病毒是激活整體免疫系統而導致腫瘤的死亡,那麼將更有可能會找到其他相似的案例,提高普適性,而如果是激活特異性免疫,那麼普適性或許並不大。

為腫瘤治療打開了一扇門

一個個案讓全世界震驚,其原因除了醫學影像呈現出來的不可思議的結果,還在於它為腫瘤治療提供了一種線索和可能性。

類似的案例在治療艾滋病的領域裡也有先例,例如“柏林病人”的出現,讓學者在基礎研究方面“解鎖”知識點,得知CCR5基因的缺失可以免遭艾滋病毒攻擊。

這個案例是龐大的人類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癌症細胞的生命活動、新冠病毒的轉錄翻譯活動等的“交匯點”。

其中可能涉及的相互作用紛繁復雜,亟待進一步的研究。

“要了解整個體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與腫瘤細胞本身、腫瘤微環境又是如何作用的,真的需要對這個病例進行非常深入的分析。”楊光華說。

中國科學家團隊也不能坐等別人的研究結果。

“這個病例是碰巧做了PET-CT檢測發現腫瘤消失了,但也有可能很多類似的情況沒有被發現。” 楊光華說,“腫瘤患者同時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應該在我們國家也是有的。”

這個案例打開了“一扇門”,給國內有條件的研究小組以啟示。

“之前有很多病人接受治療,相關部門都有聯絡方式,我覺得可以開啟相關的調研,例如統計一下有沒有癌症病人,聯系看看他現在的病情狀況,或者給他再做一下檢查。如果發現了有病人的腫瘤縮小或消失,就可以馬上納入分析研究。”楊光華說。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