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蛋龍會孵蛋!7000萬年前化石証實早期假說
記者12日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古生物研究院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合作,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揭示了這種獸腳類恐龍的生殖生物學特征。著名國際期刊《科學通報》日前發表了這一成果。
此項研究報道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約7000萬年前晚白堊世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這條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除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証據。
竊蛋龍類屬於獸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到6600萬年前。此前雖曾在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戈壁地區發現伏在蛋巢上的竊蛋龍個體,但由於蛋巢裡缺乏胚胎化石,有關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長期以來存有爭議。
此次研究中發現的成年個體竊蛋龍前肢向后向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后肢折疊在身體之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這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而新發現蛋巢內含有正在發育的胚胎,首次有效地証實了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
“異步孵化是現生晚成鳥類常見的繁殖特點,雛鳥在不同的時間孵出、間隔幾天甚至十幾天。研究中由於部分蛋殼破碎、暴露出7個胚胎,這些胚胎明顯處於不同的骨骼發育階段。”畢順東介紹,地球化學分析顯示,同一層蛋的孵化溫度不同,也支持幼龍是在不同時間孵出。由此可見,竊蛋龍類已具有現生鳥類異步孵化的特征。
研究結果顯示,竊蛋龍類具有孵卵行為,並且具備了異步孵化這種現生鳥類較為進步的孵化方式。這改變了過去認為竊蛋龍的生殖方式處於恐龍到鳥類的過渡類型的認知﹔而恐龍的生殖方式遠比之前所認為的更為復雜,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的演化方式。(記者趙漢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