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袁潔
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
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新聞發言人、企業文化部部長賈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副部長王雙軍
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胡曉峰
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白燕強
人民網副總編輯、教科文體部主任劉紅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師 劉烽
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副總師 劉建忠
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師 蔣德中
長征二號丙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 秦旭東
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總設計師 楊慧
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張柏楠
通信衛星總指揮兼總師 魏強
火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 賈陽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 曲以廣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 張濤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人民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人民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參加活動的嘉賓在人民網歡迎屏前合影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主持人魏艷
話題一:
火箭騰飛 日出東方
劉烽:“對載人運載火箭的研發設計,無論在任何時候,高可靠性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載人航天,人命關天,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宇航員順利、安全地送入太空。”
劉建忠:“從2006年開始到目前,我們正在處於新一輪高強密度發射階段。有統計數據表明,從去年9月13日開始到今年2月2日,我們一共執行了9次發射,平均算一下,17天發射一次,單一系列火箭這樣的高密度發射也是一個空前的任務量。”
蔣德中:“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主要是在應急情況下發射各種微小衛星和皮納衛星,運載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和近地軌道衛星。它具備在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下運載380公斤的能力,后續還會開發改進,向實現1.7噸的運載能力邁進。”
秦旭東:“長二丙火箭是一個適應性很強的火箭。它在1975年就首飛成功,到現在有40多年的歷史,在1998年就被授予金牌火箭稱號,是現在所有長征火箭中,服役時間最早和服役時間最長的。另外,它的任務適用能力很強,既能夠發射近地軌道衛星,也能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還能發射高軌衛星,而且這些任務都完成過。”
話題二:
厚積薄發 群星璀璨
嘉賓:
楊慧:“因為現在網民的力量遠大過報紙和電視,“天宮”一出來就是網紅。北斗衛星是我國唯一一個面向大眾服務的航天器,讓我們一起去用它,去罵它,去愛它,和它一起成長。”
張柏楠:“從客觀角度來講,載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對於美國人也是非常難的。當時美蘇飛船採用的很多技術非常冒險,如果現在客觀地評估,可靠性到不了50%。包括我們現在團隊搞的載人登月的論証,用現在的技術設計出阿波羅登月艙或飛船,都非常困難。”
魏強:“目前中國的通信衛星,可以按照交鑰匙的工程進行相關項目的實施,不只是包括提供一個在軌的衛星,還要提供相關的發射服務,包括用戶的地面站建設。所以,我們實際上也是提供一些技術,包括產品,與其他國家共同開發我們的宇宙,共同完成宇宙的探索。”
賈陽:“我們已經不是第一個去火星的國家了,而且由於一些原因,印度也走在我們的前面,這是我們搞深空探測人的一個小傷疤。現在的思路應該還是想創新,把步子邁得大一點。”
話題三:
仰望太空 探索無界
曲以廣:“作為長征五號的研制人員感到很自豪。因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可靠性、運載能力和起飛推動方面的技術指標‘都是最優秀的’,‘不比阿裡安5、德爾塔、宇宙神五遜色’。”
張濤:“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在今年6月份實行首飛,長七的研制也是經歷坎坷。難度有幾點。一是全新的動力系統,兩台發動機,都是新的,液氧煤油的發動機﹔再一個,火箭的設計也是全新的設計,全三維數字化的設計,就是無圖下廠制造﹔第三,全新的結構,按我們的說法,跟原有一代在飛的火箭來比,唯一一樣的就是直徑一樣。第四,全新的發射平台。總之,這是一個全新的火箭。我們說八年磨一‘箭’,基本上體現在這‘四新’裡面。
張柏楠:“中國有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不論是經濟基礎、技術基礎以及加工制造的基礎都有了大幅度的跨越。目前中國已經具備了搞中國載人登月的基礎和能力,當然這裡面還有難度,隻要國家下決心肯干,肯投入的話,我相信中國的載人登月應該能夠實現,而且不會太遠。”
賈陽:“現在很多專家和領導建議的思路是,希望我們能夠把步子邁得大一點,希望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合起來實行,既能夠實現環繞,也能實現在火星表面的著陸,再實現在火星表面火星車巡視的探測,能讓起點更高一些。”
60年
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