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台灣
軍事
觀點
領導
人事
理論
法治
社會
產經
教育
科普
體育
文化
書畫
房產
汽車
旅游
健康
視頻
知識產權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科技
滾動
獨家
|
科學界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醫學·健康
航空·航天
|
專題
訪談
評論
|
知產
AI
科創
即時新聞
無需眼鏡就能看 能聽還能“摸”的3D影像來了
青蒿素制劑再獲突破
當心!揮手照片可能泄露指紋信息
我國激光測距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遙望太陽 珍愛地球
人民日報社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運行
新聞速遞
山裡娃上網學編程(創新故事)
干細胞技術治病前景可期(科技視點·用好用實高科技⑥)
高技術澎湃中國新動能
中國自動化學會助衡水打造“智力之城”
天啟4號A/B星成功發射 天啟物聯網星座實現5星組網
快舟一號甲:6小時內兩連發
許正中:人民日報為何要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學術委員會成立並舉行首次會議
北京法院對一起網絡黑產案件公開一審宣判 2人被判刑並處罰金
蘭州科學家成果入選《科學》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我國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B衛星
兩大國產操作系統將合並 合力打造中國操作系統新旗艦
我不知道你戴沒戴面具
人民網
>>
科技
>>
醫學·健康
當心!揮手照片可能泄露指紋信息
2019-12-09
美國每年上萬名嬰兒因高溫提早出生
2019-12-03
噪音每增5分貝,心血管患病風險升3成
2019-11-28
移植干細胞可修復心臟機理找到
2019-11-28
流感疫苗有“兩難”,急需基礎科學加碼
2019-11-25
首次實現“出海”的 抗癌原研藥到底好在哪
2019-11-25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原來是這兩個腦區在“搞事兒”
2019-11-21
讓農作物“吃”下更多陽光 科學家找到光合作用關鍵基因
2019-11-20
發酵罐裡“釀”出青蒿素 這種技術幫人類實現“造物自由”
2019-11-20
智能頭環真能判斷注意力是否集中?專家表示——腦電波讀出容易,讀懂很難
2019-11-18
每天“動一動”,乳腺癌患者死亡風險降不少
2019-11-15
被鄙視的“戀愛腦”竟有積極作用
2019-11-14
數學不靈光,是腦回路上有差距?
2019-11-14
補齊短板,生物醫藥將迎來“黃金十年”
2019-11-13
大腦慢慢變傻 幕后“黑手”或是反式脂肪酸
2019-11-12
澳研究說藏紅花可能有助抗抑郁
2019-11-12
鎂合金植入物治療骨傷不損組織
2019-11-11
維生素D可降低黑色素瘤細胞的攻擊性
2019-11-11
專家:讓航天醫學為普通人群健康服務
2019-11-11
大腦慢慢變傻 幕后“黑手”或是反式脂肪酸
2019-11-11
新基因療法可用於治療顳葉癲癇
2019-11-08
“老糊涂”的發病機理,目前還是“糊涂賬”
2019-11-07
百科醫典攜手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 加大健康科普力度
2019-11-06
全球兒科專家齊聚馬尼拉研討常見感染病防治
2019-11-06
從“緊箍咒”事件看腦機融合技術
2019-11-05
睡得久≠睡得好 睡不好會變“傻”
2019-11-04
新藥上市!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中國方案”出爐
2019-11-04
喝綠茶能治糖尿病嗎?理解科學研究不可以想當然
2019-10-31
漂白劑可溶解頭發,正確使用分幾步
2019-10-30
防治癌症 未來可實現“量身訂制”
2019-10-30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獨家專稿
兩大國產操作系統將合並 合力打造中國操…
科技部: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航天科工:區塊鏈技術賦能雲端營銷新模式
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地位…
工程科學創新有助突破“卡脖子”技術
超越人類認知!我科學家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
我天文學家發現奇特矮星系 對標准宇宙學…
153年來首次 嫦娥四號團隊獲英國皇家…
中科院發布《2019研究前沿》:中美差…
中國新藥研發有望迎來“黃金十年”(專家…
高端訪談
王澤山院士談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去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談“建設網絡強國”
諾獎背后的高校國際化思考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建成航天強國
三代航天人做客本網 共話中國航天創建60年
今天是你的節日,航天人——首個中國航天日
兩會TALK:包為民譚永華談航天供給側改革
兩會TALK:張柏楠姜杰展望2016中國航天
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談2016年全國科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