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袁洁
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新闻发言人、企业文化部部长贾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副部长王双军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晓峰
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白燕强
人民网副总编辑、教科文体部主任刘红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师 刘烽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师 刘建忠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副总师 蒋德中
长征二号丙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 秦旭东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 杨慧
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张柏楠
通信卫星总指挥兼总师 魏强
火星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贾阳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 曲以广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 张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人民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人民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参加活动的嘉宾在人民网欢迎屏前合影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主持人魏艳
话题一:
火箭腾飞 日出东方
刘烽:“对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发设计,无论在任何时候,高可靠性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宇航员顺利、安全地送入太空。”
刘建忠:“从2006年开始到目前,我们正在处于新一轮高强密度发射阶段。有统计数据表明,从去年9月13日开始到今年2月2日,我们一共执行了9次发射,平均算一下,17天发射一次,单一系列火箭这样的高密度发射也是一个空前的任务量。”
蒋德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主要是在应急情况下发射各种微小卫星和皮纳卫星,运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近地轨道卫星。它具备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下运载380公斤的能力,后续还会开发改进,向实现1.7吨的运载能力迈进。”
秦旭东:“长二丙火箭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火箭。它在1975年就首飞成功,到现在有40多年的历史,在1998年就被授予金牌火箭称号,是现在所有长征火箭中,服役时间最早和服役时间最长的。另外,它的任务适用能力很强,既能够发射近地轨道卫星,也能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还能发射高轨卫星,而且这些任务都完成过。”
话题二:
厚积薄发 群星璀璨
嘉宾:
杨慧:“因为现在网民的力量远大过报纸和电视,“天宫”一出来就是网红。北斗卫星是我国唯一一个面向大众服务的航天器,让我们一起去用它,去骂它,去爱它,和它一起成长。”
张柏楠:“从客观角度来讲,载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对于美国人也是非常难的。当时美苏飞船采用的很多技术非常冒险,如果现在客观地评估,可靠性到不了50%。包括我们现在团队搞的载人登月的论证,用现在的技术设计出阿波罗登月舱或飞船,都非常困难。”
魏强:“目前中国的通信卫星,可以按照交钥匙的工程进行相关项目的实施,不只是包括提供一个在轨的卫星,还要提供相关的发射服务,包括用户的地面站建设。所以,我们实际上也是提供一些技术,包括产品,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我们的宇宙,共同完成宇宙的探索。”
贾阳:“我们已经不是第一个去火星的国家了,而且由于一些原因,印度也走在我们的前面,这是我们搞深空探测人的一个小伤疤。现在的思路应该还是想创新,把步子迈得大一点。”
话题三:
仰望太空 探索无界
曲以广:“作为长征五号的研制人员感到很自豪。因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可靠性、运载能力和起飞推动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最优秀的’,‘不比阿里安5、德尔塔、宇宙神五逊色’。”
张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在今年6月份实行首飞,长七的研制也是经历坎坷。难度有几点。一是全新的动力系统,两台发动机,都是新的,液氧煤油的发动机;再一个,火箭的设计也是全新的设计,全三维数字化的设计,就是无图下厂制造;第三,全新的结构,按我们的说法,跟原有一代在飞的火箭来比,唯一一样的就是直径一样。第四,全新的发射平台。总之,这是一个全新的火箭。我们说八年磨一‘箭’,基本上体现在这‘四新’里面。
张柏楠:“中国有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不论是经济基础、技术基础以及加工制造的基础都有了大幅度的跨越。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搞中国载人登月的基础和能力,当然这里面还有难度,只要国家下决心肯干,肯投入的话,我相信中国的载人登月应该能够实现,而且不会太远。”
贾阳:“现在很多专家和领导建议的思路是,希望我们能够把步子迈得大一点,希望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合起来实行,既能够实现环绕,也能实现在火星表面的着陆,再实现在火星表面火星车巡视的探测,能让起点更高一些。”
60年
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