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台湾
军事
观点
领导
人事
理论
法治
社会
产经
教育
科普
体育
文化
书画
房产
汽车
旅游
健康
视频
知识产权
登录
注册
退出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忘记密码?
科技
滚动
独家
|
科学界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医学·健康
航空·航天
|
专题
访谈
评论
|
知产
AI
科创
即时新闻
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0.56% 完成“十三五”预期发展目标
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6月将在南京举行
《自然》最新论文:新冠重症患者抗病毒反应受损
宇宙中可能存在“巨大黑洞”
上海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
建设无废城市,先从建筑垃圾“下手”
科技惠民,“三维码”便民指示牌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值得高度警惕
政协委员建言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
2021年贵州预期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
福建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
数字化赋能办公带来多少改变?
网络全覆盖 采煤更智能
加研究者称秋水仙碱在新冠治疗试验中产生积极效果
一箭143星!SpaceX火箭单次发射卫星数创纪录(图)
从手表机芯到“中国天眼”,其中都有他的手艺活
朱皖委员建议加强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
“教学男神”用冷笑话解析犯罪心理
他们为何选择中国新冠疫苗
世界首次!二氧化碳直冷制冰铸就“冰丝带”
人工智能成为普惠金融服务新引擎(财经故事)
老工业基地重庆的“数字突围”路径
智慧家庭4.0时代来临 全屋智能进入“黄金战场”
如何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粤政协委员:传统智能并行
逐梦广寒宫 中华追月人(科教人物坊)
打造高质量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专家观点)
在雪域高原建立现代眼科(坚持四个面向 解决实际问题①)
运动员如何在冬奥赛场更快更强?来看这些“黑科技”!
华大河北“火眼”完成石家庄新一轮筛查任务 总检测样本量超528万人份
中国研制,时速620公里!“贴地飞行”何时梦圆?
几起网络反映论文涉嫌造假调查结果公布
样品交接完成 嫦娥五号任务转入科学研究阶段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天眼FAST获重大成果 明年将向世界开放
关闭视频
不畏难 闯“尖端”
阿尔茨海默病透皮贴剂国内开出首张处方
院地企三方合作 拓展碳中和“朋友圈”
《中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报告》发布
刘彤杰: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科学爱航天
时速620公里!“贴地飞行”何时梦圆?
这所“科普学校”真奇妙
内蒙古包头市的编程教育普及之路
报告:多个行业智能制造在中国处领先水平
浙江法院上线“智慧执行2.0”系统
酱油为什么这么鲜?揭开背后的化学秘密
给机器人“飞檐走壁”的功夫
█ 科技要闻
▼ 学界动态
▼ 产业进展
▼ 创新故事
▼ 探索发现
打造高质量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专家观点)
“远程宽体客机CR929将实现三大跨越:从窄体单通道向宽体双通道跨越、从中短程内陆飞行向远程跨洋飞行跨越、从金属材料为主向复合材料为主跨越。未来我国商用飞机还会朝着更大更远、双层双通道、超音速、新布局等方向发展。
科技
在雪域高原建立现代眼科(坚持四个面向 解决实际问题①)
次旦央吉在做手术。人民视觉“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科技
运动员如何在冬奥赛场更快更强?来看这些“黑科技”!
如何使滑冰滑雪的动作更精准?如何在非雪季进行雪上训练?……为备战北京冬奥会,提升冬季运动项目训练水平,几年来,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国家科学化训练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稳步实施。一项项“黑科技”已经或即将运用于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助力“科技冬奥”,让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上更快、更强! “高精镜头”追踪冰上轨迹 连日来,在首都体育学院的滑冰馆内,北理工光电学院仪器研究所副教授刘明带领团队一遍遍测试设备。
科技
|
滚动
华大河北“火眼”完成石家庄新一轮筛查任务 总检测样本量超528万人份
华大河北“火眼”实验室内,实验员正在检测。 长城网讯(记者胥文燕)日前,华大河北“火眼”实验室完成石家庄新一轮筛查超260万人份核酸检测工作。
科技
中国研制,时速620公里!“贴地飞行”何时梦圆?
中国研制,时速620公里!“贴地飞行”何时梦圆? 西南交大副校长何川:“如国家支持建设长距离试验线,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六年,我是有充分信心的” 本报记者王迪、吴晓颖 如果把火车的轮子去掉,让它沿着轨道上方十多毫米的地方悬空疾驰,并且还能跑出620公里的时速,甚至有一天会超过飞机的速度……这还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火车”吗? 这就是磁悬浮列车,问世多年但仍然令人感到神秘、可能引发未来交通方式革命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 最近,在四川成都亮相的一款高速磁悬浮样车,再次引发人们对这种带有科幻色彩的交通工具的关注。
科技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自然》评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学发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许让我们放慢了脚步,但科技的发展永不止步。转眼间,2020年已接近尾声,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评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学发现,其中最后一项是本年度最受欢迎的科学发现。
科技
|
科学界
中科院“格致论道”湾区讲坛关注科学前沿热点
20世纪以来,美国、欧盟、日本重金注入“脑科学计划”。中国在积极酝酿后迅速入场,将脑科学研究列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
科技
|
科学界
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生态经济带科研表现哪家强?
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生态经济带科研表现如何?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态势如何?……12月11日,在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主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办的“NSTL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信息服务成果研讨暨发布会”上,发布了由NSTL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撰写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态势监测与评估2020》报告及由NSTL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研究撰写的《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生态经济带科研表现对比分析》报告。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彭以祺介绍,《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生态经济带科研表现对比分析》报告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情报研究的方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经济带及其各省份在基础研究版图当中的地位和影响。
科学界
|
科技
让青年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创新谈)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
科技
|
科学界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垮塌受关注
近日,位于美属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因结构失控而垮塌,引发多方关注。此前,负责管理该望远镜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阿雷西博望远镜将退役,并以可控方式拆除。
科技
|
科学界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工信部解读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到20%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3日对此予以解读。
科技
|
产业动态
柔性制造 中国智造(新业态新模式之新观察⑥)
三一重工“灯塔工厂”。 三一重工供图 江苏大生“数字化纺纱车间”。
产业动态
|
科技
启动5G商用不到一年 全国建成了69万多个5G基站
迈进5G时代:网速快了,资费降了,机会来了 “发视频”“网上见”如今已是江西70后农民江林荣的口头禅。国庆假期,他在朋友的喜宴上客串轿夫,肩上抬着花轿,手上也没闲着,他自拍了好几段短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和抖音上。
产业动态
|
科技
中国化妆品全球消费第二 产业发展却遭遇科技掣肘
利润率高的高端化妆品还是以国外品牌为主,我国企业科研水平低,产品技术落后,科学配方研制开发仍处于模仿阶段,创新实力弱,研发投入占比小,原料品种少且质量不稳定。 “我国化妆品进口原料达到80%以上,国产化妆品原料在品种和质量上均居劣势。
科技
|
产业动态
多国力推氢能产业发展(国际视点)
核心阅读 氢气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发展氢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纷纷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
科技
|
产业动态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中国电科发布城市空气安全健康监测预警平台 可助力疫情防控
记者13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正在福建举行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电科联合复旦大学、儒翰基因首创的城市空气安全健康监测预警平台于近日正式亮相发布,该平台一次可完成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最多28种空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3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微生物采样检测和综合数据分析工作,同时对空气安全与健康度进行在线预警监测,助力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中国电科介绍说,城市空气安全健康监测预警平台由前端采样、后端监测、云端控制、监测预警分析等组成,适合部署在医院、海关、农贸市场、隔离区、政务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
科技
|
技术创新
中美学者发现可快速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日消息,该校季恒星教授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教授等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将黑磷复合材料做成电极片。实验室数据显示,该电极片充电9分钟即可恢复约80%的电量。
科技
|
技术创新
陕科大学生给苹果“敷面膜” 提高果实品质减少套袋垃圾
陕西科技大学有一项“黑科技”——“苹果面膜”,9月25日,科技日报记者专门了解到,这是一项利用腐植酸绿色材料研制的苹果液态膜技术,用来代替传统的苹果套袋技术。这个“黑科技”产品可以直接喷洒在苹果上,果面会迅速形成一层高分子膜,防御病虫与裂晒效果明显,让苹果在阳光的滋润下变得既好看又好吃。
科技
|
技术创新
工信部:推动企业加快新冠疫苗产能建设 保障供应链稳定
人民网北京9月27日电 (申佳平)记者获悉,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组织召开新冠疫苗生产保障工作专班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指出,新冠疫苗生产保障工作专班要加强疫苗生产调度、推动企业加快疫苗产能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切实做好新冠疫苗规模化生产准备。
产经
|
科技
|
技术创新
国内首台竖井掘进机投入使用 实现采矿“打井不下井”
据中国煤炭科工最新消息,由其所属北京中煤自主研发、天地奔牛参与制造的国内首台竖井掘进机“金沙江1号”,日前在云南以礼河四级电站复建工程现场始发,成功投入使用。 中国煤炭科工介绍,竖井井筒作为地下工程的“咽喉”,施工难度大、周期长、安全风险高。
科技
|
技术创新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为什么冬季雾霾天多?中国雾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刚刚过去的几天,生活在北京及我国中东部的民众被雾霾笼罩。每到冬季,雾霾就会不期而至,让人不胜其烦。
科技
|
探索发现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新华社海口11月10日电 (记者陈凯姿)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 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其最深处接近11000米。
探索发现
|
科技
10909米! 我国载人潜水器创最深纪录
本报记者 陈 瑜 过国忠 通讯员 罗锦屏 北京时间11月10日17时左右,成功坐底10909米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浮出水面,之后被回收至母船。10909米也是我国载人潜水器最深纪录。
科技
|
探索发现
数亿农民无法上网?细说农业中的数字鸿沟
数字时代为世界上5亿农民带来了希望:安装了正确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可以告知农民什么时候可能下雨、如何识别和根除害虫,而农民的辛勤劳动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在丰收期及时获得信息,为农作物争取个好价格。 但数字革命带来的不只是希望,与此同时,还有数字鸿沟的挑战。
探索发现
|
科技
中国天眼FAST获重大成果 明年将向世界开放
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赵竹青)“中国天眼”FAST建成运行以来,观天成效如何?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中国天眼FAST目前已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这意味着,随着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学潜力正在逐步显现。
滚动
|
独家
|
探索发现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为什么冬季雾霾天多?中国雾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刚刚过去的几天,生活在北京及我国中东部的民众被雾霾笼罩。每到冬季,雾霾就会不期而至,让人不胜其烦。
科技
|
探索发现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新华社海口11月10日电 (记者陈凯姿)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 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其最深处接近11000米。
探索发现
|
科技
10909米! 我国载人潜水器创最深纪录
本报记者 陈 瑜 过国忠 通讯员 罗锦屏 北京时间11月10日17时左右,成功坐底10909米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浮出水面,之后被回收至母船。10909米也是我国载人潜水器最深纪录。
科技
|
探索发现
数亿农民无法上网?细说农业中的数字鸿沟
数字时代为世界上5亿农民带来了希望:安装了正确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可以告知农民什么时候可能下雨、如何识别和根除害虫,而农民的辛勤劳动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在丰收期及时获得信息,为农作物争取个好价格。 但数字革命带来的不只是希望,与此同时,还有数字鸿沟的挑战。
科技
|
探索发现
中国天眼FAST获重大成果 明年将向世界开放
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赵竹青)“中国天眼”FAST建成运行以来,观天成效如何?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中国天眼FAST目前已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这意味着,随着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学潜力正在逐步显现。
科技
|
科学界
|
滚动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独家专稿
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6月将在…
中科院: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科技部:发挥北京牵头带动作用 建设京津…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学界业界 线上线下 共话内容科技新趋势
弘毅、麒麟、哪吒……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
强劲创新动力不断刷新科技高度
人民网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天和核心舱等通过评审 中国空间站建造将…
中外科学家联合发布巨幅宇宙二维天图 含…
高端访谈
给地球“拍照”,科学家看到了什么?
王泽山院士谈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谈“建设网络强国”
诺奖背后的高校国际化思考
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2025年建成航天强国
三代航天人做客本网 共话中国航天创建60年
今天是你的节日,航天人——首个中国航天日
两会TALK:包为民谭永华谈航天供给侧改革
两会TALK:张柏楠姜杰展望2016中国航天
新闻排行榜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科技部:发挥北京牵头带动作用 建设京津…
中科院: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学界业界 线上线下 共话内容科技新趋势
运动员如何在冬奥赛场更快更强?来看这些…
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6月将在…
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