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台湾
军事
观点
领导
人事
理论
法治
社会
产经
教育
科普
体育
文化
书画
房产
汽车
旅游
健康
视频
知识产权
登录
注册
退出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忘记密码?
科技
滚动
独家
|
科学界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医学·健康
航空·航天
|
专题
访谈
评论
|
知产
AI
科创
即时新闻
中国研制,时速620公里!“贴地飞行”何时梦圆?
酱油为什么这么鲜?揭开酱油鲜味背后的化学秘密
刘彤杰: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科学爱航天
《中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报告》发布
院地企三方合作 拓展碳中和“朋友圈”
阿尔茨海默病透皮贴剂国内开出首张处方
几起网络反映论文涉嫌造假调查结果公布
浙江法院上线“智慧执行2.0”系统
报告: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智能制造在中国处领先水平
普及少儿编程 内蒙古包头市的编程教育普及之路
川渝科技馆开展线上科普
这所“科普学校”真奇妙
不畏难 闯“尖端”(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中科院: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我国科学家受“藕断丝连”启发研制手术缝线新材料
清华天津高端院里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密码”
专家:病毒变异尚未导致病情加重或疫苗失效
2020年直播带货走红 “云上”消费维权突出
全球城市地区到2100年可能升温4℃以上
2020年“体检”报告:北极正上演“冰与火之歌”
科技创新点亮我国冰雪运动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劲增 企业已逾500家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设计建设用了什么新技术?
整合医疗健康数据 攀枝花建“智慧康养大脑”
“十四五”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这样攻坚
MiniApps标准工作组成立 全面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2021年中国低代码/无代码市场研究报告:市场规模达19亿
“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两院院士评出2020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年开门红
样品交接完成 嫦娥五号任务转入科学研究阶段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天眼FAST获重大成果 明年将向世界开放
关闭视频
研究显示2020年是海洋最暖一年
迄今最早类星体距地球一百三十亿光年
人体如何“记住”新冠病毒首次解密
微电网开始兴起 数据中心行业2021年发展趋势
智能生产线年产240颗卫星 还能“私人定制”
无人化采煤还远吗?智能化建设给出答案
去年央企研发投入增长11.3%
给机器人“飞檐走壁”的功夫
无人机搭建移动光量子网络
大数据杀熟消费者维权难 算法不公如何规制
个性化脑回路疗法有助拯救强迫症
地球自转变快 我们要“加速”过新年了?
█ 科技要闻
▼ 学界动态
▼ 产业进展
▼ 创新故事
▼ 探索发现
清华天津高端院里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密码”
新华社天津1月20日电 题:市场与科研“握手” 产学研相互促进——清华天津高端院里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密码” 新华社记者李鲲 “不到一年生产几十万瓶,目前每个月销售5万多瓶,我们的‘小氯瓶’不仅为抗疫作了贡献,也成为‘爆款产品’!”拿起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天津清科材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立信心满满。 任立说,这款产品的成功在于产品背后的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科技
专家:病毒变异尚未导致病情加重或疫苗失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20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北京市大兴区局部聚集性疫情新冠病毒为英国发现的变异株,为近期境外输入来源可能性较大。 他说,这种变异、增强的病毒,与传播性有关。
科技
2020年直播带货走红 “云上”消费维权突出
1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平台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共同梳理出“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点名外卖平台“多等5分钟”、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退款难等问题。 2020年消费维权舆情呈现了诸多新特征,涉疫情消费维权问题凸显;互联网消费热度高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云上”消费维权较为突出;新业务、新模式带来新消费问题,互联网经济“强监管”呼声走高;传统投诉热点仍是舆论焦点,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科技
全球城市地区到2100年可能升温4℃以上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近日发表一项气候科学研究,科学家利用统计学模型预测了21世纪复杂的“城市气候”。结果显示,在高排放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全球城市地区到2100年或将升温4℃以上,湿度也会相对降低。
科技
2020年“体检”报告:北极正上演“冰与火之歌”
美国《科学》杂志14日报道,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英国气象局和其他机构联合报告的最新评估,总体来说,地球气温比工业化前的时代高出约1.25℃。监测组织之一伯克利地球公司报告称,2020年陆地气温创下新纪录,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96℃。
科技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倪光南等6位院士专家入选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首批会士
在12月27日举行的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20学术年会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首批会士名单对外公布,倪光南等6位院士专家榜上有名。 具体来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首批6位会士分别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倪光南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前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前党委书记李生教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前常务理事、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沈昌祥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前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何新贵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方滨兴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前副理事长、新疆大学吾守尔·斯拉木院士。
科学界
|
科技
倪光南院士:科技自立自强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国际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必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权和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12月28日,在2020网络安全标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呼吁注重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
|
科学界
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整体处于第三阵列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12月25日,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9)》。
科技
|
科学界
我国已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 专家呼吁要因地制宜
12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 “国土空间规划契机下地下空间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致辞并作报告。
科技
|
科学界
五指山上来科技特派员,绿了山头富了乡邻
“我们依托科技特派员的力量,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返乡农民工、本土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等人员的培训,发挥其科技‘二传手’的作用,让他们逐步成长为依靠科技实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取得良好的成效。”虽是隆冬季节,但地处海南岛上的五指山上却是满目翠绿,瓜果飘香,焕发出勃勃生机,处处洋溢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科学界
|
科技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济南基因编辑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奠基
11月16日上午,济南基因编辑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济南市科技局副局长黄涛、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安彪、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民、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主任陈晓勇、济南高新区创新谷街道办事处书记耿春山、济南高新区创新谷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安霞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
科技
|
产业动态
滴滴程维:不必拥有车辆 共享化是未来出行最优方案
人民网北京11月17日电(赵竹青)11月16日,滴滴出行举办“滴滴开放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作为第一款为共享出行而生的汽车新物种,D1由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将引领汽车交通出行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产业动态
|
科技
|
滚动
长三角数字经济跑得快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不久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简称《报告》),对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等27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评。
科技
|
产业动态
“双11”,服务消费走俏
10月17日,食客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十二届火锅美食文化节现场品尝重庆火锅。 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10月2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游客乘坐观光船游览河岸胡杨。
科技
|
产业动态
当体育遇上人工智能(体坛观澜)
积极拥抱科技发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体育——体育与科技肯定能擦出更多智慧“火花” 有个机器人做教练,是一种什么体验?日前,在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的训练馆里,出现了一排乒乓球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为小球员做发球训练,落点准确、长短不一,让站在球桌对面的小队员全神贯注、全心应对。这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批量投入市场的乒乓球机器人庞伯特。
科技
|
产业动态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挑战双季稻均亩产3000斤 袁隆平团队成功了!
“全体员工,人人须知,我中心有三大主要任务。”2019年6月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笔签名的告示,他给团队定下了三大新目标:超高产冲刺、耐盐碱水稻及第三代杂交水稻。
科技
|
技术创新
新低温催化法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采用一种简单的低温催化方法,将很多塑料内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转化成了高价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后者是很多工业化学品和消费品的基本原料。新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廉,为塑料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科技
|
技术创新
时速400公里跨国动车组下线
据新华社长春10月21日电 (记者段续)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列车可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轨距、不同供电制式标准的国际铁路间运行,能让国际、洲际旅行更便捷。
科技
|
技术创新
第四代核电技术迈出关键一步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冉永平)日前,华能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首台反应堆冷态功能试验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通过了针对反应堆性能的首次全面考验,取得了全面进入调试阶段以来重大节点的首战胜利。 反应堆冷试是示范工程至关重要的节点,主要验证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和设备及其辅助管道在高于设计压力下的强度及严密性。
科技
|
技术创新
“识别员”“质检员”“风控员” AI电力员工全国多地上岗
比人力快60倍的输电线路巡查图像“识别员”、可媲美经验老手的监控视频“质检员”、3秒内就能各界面快速响应的变压器“风控员”……一批电力领域的“新员工”正在全国多地上岗。 这批“新员工”从北京未来科学城诞生,是落户在未来科学城的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联研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一批创新科技成果。
科技
|
技术创新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地球大数据更新 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公布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近日发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目前已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数据网站免费共享。 该数据集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良云团队发布。
科技
|
探索发现
人类在外星建核电站靠谱吗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11月15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能源部计划在月球和火星建造核电站,以支持其长期探索计划。那么,NASA在月球建核电站这事儿靠谱吗?面临哪些难题呢? 月球将建10千瓦级核裂变电力系统 CNBC在报道中指出,NASA太空技术任务局核技术组负责人安东尼·卡洛米诺说,NASA的目标是到21世纪20年代末开发出一个10千瓦级的核裂变电力系统,并在月球上演示。
探索发现
|
科技
地球早期大气或像金星的一样有毒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5日报道,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地球年轻时,其表面可能被岩浆海洋覆盖,而从沸腾的海水中升起的气体构造的大气层可能与如今金星上的大气层一样有毒。 研究指出,在地球诞生初期,被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了一下腰”,产生了这些岩浆海洋。
科技
|
探索发现
金星生命“时有时无”? 有些“乌龙”让科学更接近真理
近一段时间,有关金星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先是9月初有媒体曝出在金星大气中发现磷化氢,金星可能存在生命的消息一时间引起了热议。
科技
|
探索发现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记者19日从科技部获悉,“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核心研制任务。
科技
|
探索发现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地球大数据更新 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公布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近日发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目前已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数据网站免费共享。 该数据集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良云团队发布。
探索发现
|
科技
人类在外星建核电站靠谱吗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11月15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能源部计划在月球和火星建造核电站,以支持其长期探索计划。那么,NASA在月球建核电站这事儿靠谱吗?面临哪些难题呢? 月球将建10千瓦级核裂变电力系统 CNBC在报道中指出,NASA太空技术任务局核技术组负责人安东尼·卡洛米诺说,NASA的目标是到21世纪20年代末开发出一个10千瓦级的核裂变电力系统,并在月球上演示。
探索发现
|
科技
地球早期大气或像金星的一样有毒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5日报道,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地球年轻时,其表面可能被岩浆海洋覆盖,而从沸腾的海水中升起的气体构造的大气层可能与如今金星上的大气层一样有毒。 研究指出,在地球诞生初期,被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了一下腰”,产生了这些岩浆海洋。
探索发现
|
科技
金星生命“时有时无”? 有些“乌龙”让科学更接近真理
近一段时间,有关金星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先是9月初有媒体曝出在金星大气中发现磷化氢,金星可能存在生命的消息一时间引起了热议。
探索发现
|
科技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记者19日从科技部获悉,“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核心研制任务。
探索发现
|
科技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独家专稿
中科院: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科技部:发挥北京牵头带动作用 建设京津…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学界业界 线上线下 共话内容科技新趋势
弘毅、麒麟、哪吒……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
强劲创新动力不断刷新科技高度
人民网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天和核心舱等通过评审 中国空间站建造将…
中外科学家联合发布巨幅宇宙二维天图 含…
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手推动中央企业科…
高端访谈
给地球“拍照”,科学家看到了什么?
王泽山院士谈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谈“建设网络强国”
诺奖背后的高校国际化思考
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2025年建成航天强国
三代航天人做客本网 共话中国航天创建60年
今天是你的节日,航天人——首个中国航天日
两会TALK:包为民谭永华谈航天供给侧改革
两会TALK:张柏楠姜杰展望2016中国航天
新闻排行榜
人民网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天和核心舱等通过评审 中国空间站建造将…
强劲创新动力不断刷新科技高度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月球样品怎么用?国家航天局发布管理办法
弘毅、麒麟、哪吒……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
学界业界 线上线下 共话内容科技新趋势
科技部:发挥北京牵头带动作用 建设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