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汶川抗震救災經驗法律化、制度化
“地震預報”成為與地震相關點擊率最高的關鍵詞。兩年來,在原有《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基礎上,相關各部門紛紛修訂和確定一系列法規,加大投入建設高密度、數字化的地震台網,在監測方面“下了血本”……﹝詳細﹞ |
|
■ 一成災區干部仍抑郁
據中科院心理所危機干預中心於2009年1月10日至15日對北川86名干部進行調查表示(如左圖),11%的干部有較重的抑郁狀態,36.9%的干部有嚴重創傷反應,28.6%的干部感覺心理壓力很大,60%的干部感到需要心理服務。﹝詳細﹞ |
|
■
建筑抗震設防、尤其校舍安全成重點
地震讓建筑在地球內部物質和能量的強烈運動下,轉瞬成為廢墟。什麼樣的建筑更適宜人類生存,我們的建筑是否符合設防標准?美國地震專家奧爾特穆尼直言不諱,“被中國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建更好的建筑”……﹝詳細﹞ |
|
■ 災區小朋友心靈成長日記
盡管不願把悲傷的往事重提,但很多人在這個初夏的五月都還是會不自覺地回想起去年經歷的那場災難。已年過去了,再去的同胞們是否已經擺脫悲傷,滿懷重建家園的信心?我們尤為牽挂——災區的孩子們過得還好嗎?﹝詳細﹞ |
|
■
中國有了自己的國際重型救援隊伍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相隔兩年發生,都具有相當大的破壞性。從前后的對比來看,我國的應急救援體系比兩年前確實更加成熟、專業。救援工作每向前邁進一步,就意味著在災害發生后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詳細﹞ |
|
■ 心理援助者來了又走作用多大大
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
許多國家派出國際緊急援助隊及專家深入震區,提供經驗和專業技術支援。時隔一年,如今的災區是怎樣一種心理狀態呈現?他們最需要的又是什麼?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