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當日,我國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2日至7月5日擇機發射。新華社發(張文軍攝)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
6月26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二發試驗箭——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2日至5日擇機發射。其搭載發射的實踐十八號衛星,將驗証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台關鍵技術,並開展多項新技術在軌驗証工作。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於5月5日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后,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准備工作。26日上午
人民網北京5月24日電(趙竹青)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濕、方便面裡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近日,記者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見到了一大批由航天技術創新而來的民用產品,這些產品將航天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拓展到大眾市場,再次創出了多個“第一”。 “氣象特警”監
發表在最新一期《空間科學評論》上的研究報告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范艾倫探測器發現了一個人造的“太空屏障”正在向外推動范艾倫輻射帶。這一驚人事實意味著,我們人類不僅在改造地表,也在改造近太空環境。 范艾倫輻射帶由被地球磁場捕獲的帶電粒子構成,是環繞地球的高能輻射帶,經常因太陽風暴和其他空間天氣事件而劇烈膨脹,會給衛星通訊、GPS定位系統和宇航員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脅。
最新發現與創新 在5月15日—18日舉行的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由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與美國頂尖分子影像科研團隊“探索者”聯盟攜手打造的“史上最強PET-CT”——世界首台全景動態掃描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全球首度亮相。 PET-CT又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相比於常見的CT、磁共振等醫學掃描設備,它能更早更清晰地發現腫瘤。 uExplorer
5月18日上午,由中國航空工業哈飛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型武裝直升機(別名“鳶”)在哈爾濱成功首飛,這是我國針對國際市場需求打造的首款出口專用型武裝直升機。新華社發(岳書華攝)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