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當日,我國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2日至7月5日擇機發射。新華社發(張文軍攝)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
6月26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二發試驗箭——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2日至5日擇機發射。其搭載發射的實踐十八號衛星,將驗証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台關鍵技術,並開展多項新技術在軌驗証工作。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於5月5日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后,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准備工作。26日上午
NASA搜救機構在蘭利研究中心執行了三次受控飛機墜毀事件,以評估當前應急定位發射器(ELT)系統的性能,並提出改進建議。 來源:NASA官網 今日視點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眾多航天任務正在改變世界。盡管有些成就可能幫助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但隻有一支隊伍每年能拯救世界各地數千條生命,這支隊伍就是NASA搜索救援處。 日前,NASA官網專門撰文,向讀者講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准服務系統正式啟用。該系統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的衛星導航定位服務系統,能夠兼容北斗、GPS、格洛納斯、伽利略等衛星導航系統信號,可以向公眾提供實時亞米級的導航定位服務,並向專業用戶提供厘米級乃至毫米級的定位服務。 測繪基准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以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要客觀、真實地反映空間位置,首
人類基因有望隨長征火箭進入太空,實現永久保存。5月22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對外稱,由華大基因完成人類基因樣本的提取與制備,將通過該研究院研制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太空的“無盡之門”人類基因太空載荷項目(簡稱“無盡之門”項目),已經正式啟動。其目標是實現人類基因在不受人類干擾的宇宙空間中,長期保存和遠距離運送,並將為國家基因庫的基因存儲提供一種新手段。 第一批參與
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期間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陶瓷藝術品搭載專用証物” 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賀迎春)5月25日,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筑夢太空”航天文物展正式閉幕。過去一個月時間裡,代表中國航天歷史裡程碑的73件(套)珍貴航天文物共迎來了數十萬觀眾的聚焦與觀摩。 在展覽的文物中,中國絲路文明太空之旅的神舟十一號特別搭載的“湘繡中國國旗和湘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