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共14頁   第125-111條  上一頁  下一頁
四川黃龍首獲野生大熊貓進食影像[2014-04-23 08:20]
  本報成都4月22日電 (記者張文)記者從四川黃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近日,保護區科研人員到野外巡護和收集紅外線相機動物影像數據時,發現拍到野生大熊貓影像,這是黃龍保護區第二次拍到野生大熊貓影像資料。據保護區負責人介紹,此次黃龍拍攝到的區內大熊貓進食(如圖)等影像資料實屬首次…
藍鰭金槍魚潛航器因技術問題浮出水面[2014-04-16 18:33]
  中新網4月16日電 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聯合協調中心16日表示,下水搜尋失聯馬航客機的“藍鰭金槍魚”潛航器16日早些時候因技術問題浮出水面,數據分析無重大發現。目前潛航器已經被重新部署。 據報道,“藍鰭金槍魚”潛航器15日晚開始執行第二次搜尋任務,原定搜尋24小時。據…
全球最完整猛?象化石將在英展出 死亡時僅1月大[2014-04-14 19:28]
  全球最完整猛?象化石將在英展出 死亡時僅1月大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3日報道,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猛?象化石將於5月23日在英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展出,這是其首次在西歐展出。這頭猛?象已有4.2萬年歷史,死亡時僅1個月大。 柳芭是一頭雌象,…
汶川地震寄養雲南大熊貓疑似患上“抑郁症”[2014-04-14 19:01]
  圖為工作人員放置大熊貓模型來陪伴思嘉。 劉冉陽 攝 圖為大熊貓思嘉在蕩秋千。 劉冉陽 攝 中新網昆明4月14日電 (記者 史廣林)今年3月31日,汶川地震寄養雲南的大熊貓美茜回到四川“結婚生子”。當年一起寄養的三隻大熊貓僅剩下思嘉一個在雲南。連日來,大熊…
赤膊男子召來46萬蜜蜂 制成91斤重“蜂衣”/圖[2014-04-10 08:55]
  蜂衣制成重90多斤 ●3個法國攝影師查閱了很多國家關於蜂衣的報道,最后在重慶晚報上看到新聞,覺得佘平表演最厲害﹔等了一年半終於來渝拍微電影 ●昨天,他用16隻蜂王召來46萬隻蜜蜂,制作了一件重達91斤的蜂衣,突破了個人紀錄 昨上午9時,陰天,渝北區木耳…
瀕危動植物公約新增16個物種[2014-04-04 08:51]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下稱公約)秘書處2日在日內瓦發布公報說,應巴基斯坦、俄羅斯和尼加拉瓜的要求,16個物種添加至該公約附錄的區域性貿易管制物種名錄內。 公約秘書處說,巴基斯坦要求將藍牛羚、條紋鬣狗和藍孔雀等13個物種,俄羅斯要求將蒙古櫟和水曲柳,尼加拉瓜…
斯裡蘭卡:野生動物的極樂世界(組圖)[2014-04-03 06:56]
  不知名的小鳥,據說斯裡蘭卡生活著上千種鳥類。 攝影:黃海東   大象孤兒院 攝影:黃海東   大象孤兒院的大象在洗澡 攝影:黃海東   米日利亞國家公園裡的野生象群 攝影:黃海東   斯裡蘭卡中部的國…
狐狸闖雞舍幫母雞孵蛋 遭人圍觀仍不挪窩(圖)[2014-03-27 09:08]
  如果說“狗拿耗子”叫“多管閑事”,那狐狸幫雞孵蛋,更是管了“八竿子打不著”的閑事了。英國朴茨茅斯一間小學,日前就有一隻狐狸,闖進雞舍,硬要幫母雞孵蛋,學校的教職員看到以后,差點沒笑翻。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學校教職員在知道竟然有狐狸義務幫母雞孵蛋時,紛紛趕往雞舍,拍下這…
柴達木盆地首次大面積接種“沙漠人參”取得成功[2014-03-19 20:40]
  中新社西寧3月19日電 (趙凜鬆)19日青海省海西州林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魏發元告訴中新社記者:“青海首次在柴達木盆地的梭梭林保護區內大范圍人工接種肉蓯蓉取得成功。” 肉蓯蓉屬世界瀕危保護植物,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青海、寧夏等西…
盤點全球“千年成妖”的動物 大到驚爆你眼球[2014-03-18 11:07]
  你從未見過的巨型動物大到驚爆眼球,顛覆你的思想原來鱷魚可以體長達5米,貓可以長到肥大無比! 最大鱷魚形如恐龍   好大一隻喵   兔霸王   一些動物相對同類來說可以算是十足的巨人,讓人看得瞠目結舌。  …
攝影師記錄小狗圍爐取暖的溫馨場景(組圖)[2014-03-06 06:37]
  在湖南汝城縣九龍江森林公園的職工餐廳內,狗狗們圍著火爐旁取暖。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4日報道,盡管今年冬天的氣溫普遍偏高,但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室內還是非常寒冷。不僅人們需要裹著厚厚的大衣圍爐取暖,連天生擁有厚厚毛皮的狗狗們也渴望如此。近日,攝影師安新志在中國湖南汝城九龍…
動物神奇"隱身術":近在咫尺無法發現(組圖)[2014-02-28 06:55]
  在這個地球上,人類懂得適應環境,動物亦如此,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許多動物──不論身為捕獵者還是獵物──為求生存,都練就了一身特殊的“隱身”功夫,即使近在咫尺,你都無法發現它們的存在。 【自然界動物神奇"隱身術":近在咫尺卻無法發現】 據英國《每日郵報》這些懂得“…
福建農科院就發現“兵馬俑芽孢杆菌”發言致歉[2014-02-22 08:53]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宣傳部長在給秦陵博物院的說明中致歉 拿我們來命名,是不是炒作呀? 鞋底刮的土為啥要說是兵馬俑坑裡的? 取樣不嚴謹,會不會影響研究結論? 19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宣布,該院劉波團隊從秦始皇兵馬俑1號坑土壤分離的FJAT-13831…
我國發現新種地球微生物兵馬俑芽胞杆菌[2014-02-20 07:19]
  本報福州2月19日電 (記者江寶章)福建省農業科學院19日宣布,該院劉波團隊從秦始皇兵馬俑1號坑土壤分離的FJAT—13831T菌株,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一種地球微生物——芽孢杆菌屬新種,命名為兵馬俑芽孢杆菌。這一發現為人類開發利用芽孢杆菌提供了新途徑。 日前,這一新發現發表在…
我科學家揭稻米品質之謎 為品質改良提供理論基礎[2014-02-19 10:40]
  人民網北京2月19日電(趙竹青 衛斐)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科研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植物特有的GPA3蛋白作為調控水稻貯藏蛋白運輸的關鍵因子,參與稻米的蛋白品質形成。這一成果為育種家改良稻米蛋白品質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於1月31日…

本網原創

排行榜

產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