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共2頁   第18-4條    下一頁
基因微調幫珊瑚逃過白化厄運[2016-06-16 08:11]
  圖片來源:Rachel A. Levin 當天氣變得過熱時,珊瑚會像不高興的房東一樣,踢走其“房客”——生活在珊瑚礦物骨架中的共生藻類。這是因為隨著溫度的上升,提供食物的藻類開始產生一些其他的東西:和過氧化氫類似的有毒化學物質。 這些在較高溫度下開始分泌出來的化學物質,會…
研究揭示滇南小耳豬六白毛色遺傳機制[2016-06-16 08:00]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張亞平課題組利用二代測序技術對滇南小耳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拓展了對家豬馴化過程中毛色變異調控機制的認識。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科學報告》。 家豬毛色表型常作為易察覺的外型特征,在品種選育中起重要作用。六白(四蹄、頭和尾尖白色)是家豬常見的毛色類型。之前有研究揭…
烏鴉可傳播家畜腸胃炎致病菌[2016-06-15 08:26]
  烏鴉是聰明的、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常常數以千計地聚集在一起。如此龐大、高度集中的群體很容易傳播疾病——不僅在自己的物種中傳播疾病,也極有可能通過家畜或直接傳染給人類。 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校園裡,冬季6000隻聚集於研究站的烏鴉中大約有一半攜帶了空腸彎曲杆菌(引起腸…
魚或能識別人類面孔[2016-06-13 10:00]
  你或許想停止敲打魚缸,因為裡面的魚可能會准確記住你的模樣。最新研究表明,一些魚能學會識別人類面孔。 據美國知名科技博客“小發明”報道,如果射水魚能利用其准確攻擊的能力,在已知和未知的人類面孔間作出正確選擇,它們便會被給予可口的美味。射水魚會吐出水流,以捕捉毫無疑心的飛行昆虫。…
考古揭示獼猴也有“石器時代”[2016-06-13 08:31]
  獼猴在使用工具圖片來源:Mark MacEwen 對舊世界猴子文化的全球首次考古挖掘,發現了此前幾代野生獼猴使用的工具。此項發現意味著在可通過考古被“撬開”的既有文化記錄方面,人類並非是獨一無二的。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人類進化雜志》。 僅在幾十年前,科學家還認為,人類是想…
海洋塑料讓幼魚無視捕食者[2016-06-08 08:34]
  對於出生不久的小魚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世界:它們是很多捕食者唾手可得的獵物,而且很多無法成功地活到成年。人類或許正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艱難:每年,人類向海洋中傾倒400多萬噸塑料。而在海洋中,塑料會分解成小到足以被這些幾厘米長的“游泳者”吃掉的碎片。 為研究這種污染如何影響幼…
沙漠苔蘚“喝水”有絕招 可從大氣吸取水分[2016-06-08 08:28]
  一項日前發表於《自然—植物學》雜志的研究顯示,一種普通的沙漠苔蘚能直接從空氣中而不是地下吸取水分。此項發現可被用於啟發在發展中國家收集清潔飲用水的方法。 包括仙人掌在內的大多數沙漠植物,依靠強大的根系吸收稀有的地下水。不過,一種沙漠苔蘚——齒肋赤蘚能直接從大氣中收集淡水。…
微生物建起水下“遺失之城”[2016-06-07 08:32]
  地質學家知道,水下有兩種“遺失之城”:一種由人類建造,一種並非出自人類之手。事實証明,2014年游客在希臘扎金索斯島潛水時發現的一個水下城市便是后者的例証。 潛水者拍攝了他們認為看上去像鋪砌的石頭通道和柱廊殘留物(如圖所示)的照片。在他們將這些照片上傳至谷歌地圖后,希臘水下文…
斑馬魚研究首次識別出新遺傳病 唾液酸助大腦發育[2016-06-03 08:54]
  科技日報多倫多6月1日電(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報道,加拿大多倫多聖米高醫院斑馬魚新藥研發中心鑒別出一種新的遺傳疾病——大腦和骨骼發育不良的嚴重智障,也有助解釋大腦和骨骼為何需要一種特殊糖分才能正常發育的機理。 加拿大及歐洲研究人員對9名包括兄弟姐…
覓食策略復雜 逆戟鯨進化受到“文化”驅動[2016-06-03 08:25]
  很多研究人員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文化經歷幫助塑造了人類進化。如今,有証據表明,這或許同樣適用於逆戟鯨。 為應對文化行為,人類基因組發生了進化:一個典型例子是在乳品業出現后,某些人獲得了乳糖耐量基因。不過,基因組和文化是否在其他動物種類中共同進化尚不明確。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的A…
科學家採取措施挽救信天翁[2016-05-31 08:31]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 夏威夷群島上棲息的黑背信天翁的鳥巢98%以上位於地勢低窪的島嶼,在海平面上升和暴風雨襲擊中變得日益脆弱。過去幾年,包括2011年的海嘯在內,大風暴已經毀壞了成千上萬顆鳥蛋,其中很多島嶼未來20年可能會完全浸入海平面以下。 目前,全球約有100萬隻黑…
研究發現鳥類制造紅色色素機制[2016-05-30 08:59]
  在鳥類的世界裡,紅色具有特殊意義。許多物種的喙、羽毛或裸露的皮膚上有紅色,以吸引伴侶或阻止對手。一般而言,顏色越紅越好。近日,兩個研究小組分別鑒定出一種?編碼基因,能幫助一些鳥兒將食物中的黃色色素變為紅色。該研究成果發表於《當代生物學》。 “為了制造紅色羽毛,鳥類將黃色色素(…
探秘深海“精靈”——“蛟龍”號雅浦海溝採集的微生物[2016-05-26 08:23]
  [導讀] 一個個米粒大小的乳白色、黑色、紅色、黃色菌落,不規則分布在碗口大小的透明平板上。 探秘深海的“精靈” 新華社記者 潘 潔 一個個米粒大小的乳白色、黑色、紅色、黃色菌落,不規則分布在碗口大小的透明平板上。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玉光…
貓鼬的競爭從娃娃抓起[2016-05-26 08:18]
  圖片來源:《自然》 野生貓鼬會為了到達並超越潛在繁殖競爭者的體格,調整自己的生長速度和食物攝入量。 在很多動物社會中,社會地位是和年齡與體重直接相關的,從而也與生長速度相關。雖然若干脊椎動物和哺乳動物研究已經發現,生長速度會隨著社會環境變化而變化,但人們並不清…
性選擇驅動果蠅產生巨型精子[2016-05-26 08:18]
  本報訊 果蠅的精子長度可超過5厘米。一項新研究描述了驅動雄性果蠅產生數量很少的巨大精子的演化過程。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 在動物界,為了實現交配目的,須進行更激烈競爭的性別會演化出更精美的裝飾(例如鹿角、牛角和尾羽),並以此吸引交配對象。雄性果蠅的精子出乎意料的…

本網原創

排行榜

產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