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當日,我國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2日至7月5日擇機發射。新華社發(張文軍攝)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
6月26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二發試驗箭——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2日至5日擇機發射。其搭載發射的實踐十八號衛星,將驗証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台關鍵技術,並開展多項新技術在軌驗証工作。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於5月5日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后,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准備工作。26日上午
8日,我國首次公布了正在進行的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技術方案。 在8日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主題報告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科技委主任魯宇透露,我國正在開展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技術研究,包括垂直起降方案和傘降方案。目前兩個方案均已完成部分試驗驗証,一些關鍵技術已經取得突破。 魯宇表示,我國發展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基本原則,既要保証安全可靠地重復使用,又要實現低成本。統籌好這
創視覺 地球越來越擁擠,移民地球的鄰居金星靠譜嗎?前衛建筑設計機構Clouds AO說行。 該機構認為,金星雖然環境嚴苛,但其大氣層50千米處的氣壓與溫度,卻與地球非常相似。他們想在臨近金星的軌道上放置一顆小行星,將螺旋塔型的公寓懸挂在距金星表面50千米以上的地方。 塔樓整體包裹著一層耐化學腐蝕的透明充氣屏障膜,以抵御時常降落的酸雨。塔內分布著50到75平方米不等的小公
俄歐攜手研制的痕量氣體軌道探測器(TGO)抵達火星釋放著陸器效果圖,該探測器2016年3月發射升空,主要任務是確定現在火星表面有無生命活動。圖片來自網絡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自太空探索時代的黎明起,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機構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偵察火星,包括部署軌道探測器、派遣著陸火星車等﹔NASA的火星項目也一直能博得眾多眼球,獲得大量資金。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吳燕生7日在京表示,我國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証,將適時啟動工程實施﹔還將發展低成本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空間運輸系統等技術。 吳燕生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專題報告中,回顧了中國航天61年發展歷程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了未來發展前景。 他介紹說,迄今為止我國已發射346顆衛星,擁有實際在軌運行衛星140顆,初步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