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當日,我國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2日至7月5日擇機發射。新華社發(張文軍攝)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運至發射區 資料圖:長征五號大火箭轉
6月26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的第二發試驗箭——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2日至5日擇機發射。其搭載發射的實踐十八號衛星,將驗証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台關鍵技術,並開展多項新技術在軌驗証工作。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於5月5日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后,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准備工作。26日上午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趙竹青 楊欣 肖建軍)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今天14時55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繞飛和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 09時37分,在地面決策指導下,天舟一號繞飛試驗開始實施。地面首先發送分離指令,天宮二號停控,對接機構解鎖,兩航天器分離。天舟一號按程序逐步撤退至后向5千米,並保持約90分鐘。地面確認航天器狀態正常后,發令控制天舟一號開始繞飛,
一項利用二手火箭在太空修建空間站的計劃沉寂多年后,再次獲得支持。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日前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與三家私企簽訂一份投資1000萬美元的合同,研究將二手火箭變成能容納一名宇航員的太空實驗室的可行性,試圖為二手火箭找到新的歸宿。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太空實驗室”(Skylab)升空之前,被譽為“現代航天之父”的美籍德裔火箭專家韋納·馮·布勞恩就曾建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15日18時28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第二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進一步驗証了這一關鍵技術的可靠性。 本次補加試驗,旨在鞏固首次補加試驗取得的技術成果,主要完成了浮動斷接器插合、管路檢漏、燃料貯箱補加、氧化劑貯箱補加、浮動斷接器分離和狀態恢復等工作,整個過程歷時約2天。 自4月22日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以來,已穩定運
6月15日,來自中國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HXMT)“慧眼”,肩負著探測黑洞、中子星和更多宇宙奧秘的重任,加入到國際天文望遠鏡衛星俱樂部,將與大名鼎鼎的“哈勃”“錢德拉”並肩作戰。 剛“出道”就有如此“江湖地位”,“慧眼”無疑有自己的“絕技”。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了解到,該衛星具備了五大優勢。 “從工程和技術指標上講,‘慧眼’在同類衛星中優勢非常明顯,首先它的功能性能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