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28日13:41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神九报道组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王泓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集团)“神九”搜救技术保障队已于22日抵达内蒙古四子王旗飞船主着陆场。搜救技术保障负责人、电科集团苗建苏透露,目前着陆场正做回收前最后紧张演练,所有设备技术状态稳定,表现良好。
飞船返回舱着陆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目标并实施救援,对宇航员和飞船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着陆后的飞船目标已走出测控雷达视野,因此必须要有新的监测手段协助搜救。在“神舟”飞船的发射中,我国采用了空中和地面(海面)双重保障的搜救体系,在直升机上及伞兵和地面部队、海面测控船上均配有先进的电子测向仪,它们是捕获着陆飞船的“眼睛”。正是这些先进的设备,能使搜救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目标,为飞船的成功发射画上圆满句号。
当飞船出了黑障区后(飞船返回舱到达地球上空35-80千米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可使船体外壳达到2000摄氏度的高温,因此会丧失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系,这个区域称为黑障区),打开降落伞的同时舱内信标机启动,发出定向和示位标信号,这两个频段的信号可为搜救人员提供返回舱的方向和经纬度信息。在“神九”之前的返回舱搜救中,两个频段的信号分别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搜索。在本次“神九”搜救中,中国电科对搜救机载定向仪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可在一台机器上同时接收两个信标的技术,系统运行更稳定、使用更方便,使得搜救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我国“神舟”着陆场搜救系统此前曾引进国外生产的超短波定向仪,但仅有水平定向功能的进口定向仪,难以胜任各种姿态下的返回舱定位。中国电科经过艰苦攻关,研发出了兼有垂直和水平极化功能的双极化机载定向仪,此技术开创了世界定向仪技术领域的先河。同时,中国电科在原有定向仪基础上,扩展了搜救指挥平台功能,增加了超短波通话功能,便于医疗救助人员与航天员进行通话,及时了解舱内情况,为顺利营救航天员出舱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机载定向仪和搜救指挥平台的问世,大大提高了搜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我国飞船返回舱搜救技术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电科集团对本次“神九”搜救的一系列技术革新,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成就,为“神九”安全回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快讯】
【解读神九返回】
【精彩评论】
【太空生活】
【直播回放】
[6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同神舟九号航天员亲切通话
[6月24日]神九天宫手控交会对接
国新办发布会
[6月16日] 15:20 航天员出征
18:37 神九发射
[6月15日] 新闻发言人武平答记者问
航天员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6月14日] 神九发射前全区合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