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号注意,我是XX,下面开始呼点各号。”“30分钟准备。”“一级测量部署,人员按部署就位!”“XX发现目标!”“遥、外测信号正常!”“XX飞行正常!”

    直到现在,这一句句口令仿佛穿越时空,仍回荡在黄亮同事们的耳边,不时令人热泪盈眶。

    2014年5月8日,总装某基地测量船大队原工程师黄亮因骶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化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0岁的黄亮,在这世上最后的遗愿竟是“交最后一次党费”、“把所有有用器官捐献给社会”……

他的三个遗愿更多


“把骨灰撒进长江”

2014年4月,癌症复发的黄亮被病魔逼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向家人提出自己的愿望:“把我的骨灰撒进长江吧!我想永远陪伴着我的工作、我的战友。”

苗家人祖祖辈辈延续的是“土葬”习俗。最终,善良淳朴的老人情感上实在不能接受黄亮尸骨无存的现实,没有满足他骨灰撒入长江的心愿,而是选择了火葬,将他的骨灰安放在驻地花山公墓。

“交最后一次党费”

在弥留之际,黄亮反复叮嘱家人要“交最后一次党费”。从昏迷中醒过来的他,醒来后最后一次唱起了他一生最爱的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随后,他又一次问父亲:“我的党费交上了吗?”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当基地领导将500元特殊党费收据交到黄亮父亲手中时,痛失爱人的黄亮妻子吴林玲早已泣不成声。

“把所有有用器官捐献给社会”

“我的器官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让生命得以延续”。5月3日,黄亮脑死亡的当天上午。他反复念叨着“要把所有有用器官捐献给社会”。经过痛苦而艰难地抉择,5月7日,本不同意此举的家人决定完成黄亮的心愿,含泪在器官捐赠协议上写下“无偿捐献肾、肝、肺和眼角膜”。

然而,当驻地红十字会提出给予5万元经济补偿时,被他的家人婉言谢绝,“黄亮如果还在,他也会拒绝的”。

他的心声更多

  • ·“我要与船共战30年”——

    2006年6月,黄亮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总装某基地测量船大队。

    他一到部队就赶上了新船建造,作为该船第一代船员,他幸福地说:“我赶上好时候了,做第一任船员,打三十年的基础。我现在做的是影响今后30年的工作,太有价值了,我要与船共战30年!”

    平时的工作,他留给同事们的印象就是各种“超出预期”。

    每天的集合训练,黄亮都是第一个到;新船安装时,在粉尘弥漫的恶劣环境里,黄亮每天爬上爬下,数千根电缆一根一根地测试,排查问题;某设备存盘数据不便于分析,黄亮独自加班钻研,编制出实用软件……

    2009年2月,凭借出众的能力素质,黄亮从众多技术骨干中脱颖而出,被选拔进机关任作试参谋。

    这是测量船的“0号”调度岗位,责任重大。为尽快熟悉工作,他更是每天坚持加班学习,刻苦钻研,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

    曾有一次,测量船临危受命,执行某卫星应急测控任务,黄亮仅用不到半个小时,就熟练组织部署了航线设计、方案拟制、系统协调和实战程序进入等一系列关键动作,为成功抢救卫星赢得了主动。

    还有一次,测量船执行某任务时,目标海域气象恶劣,不满足海上测控条件,黄亮连夜组织论证并制定相关方案,最终,测量船向发射场区指挥部提出提前一天发射的建议并被采纳。

    担任“0号”指挥员的这两年,黄亮参与组织实施“神舟”、“嫦娥”等多次测控任务,并因其工作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然而,常年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生活,黄亮早在2009年就隐隐察觉腰部疼痛,但由于身边的同事普遍都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职业病”,一心沉浸在工作中的他丝毫没有把病情放在心上。


宁可透支生命也不愿意亏欠使命——

2011年4月,黄亮借调到基地政治部负责老干部工作。带病工作的黄亮再一次干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基地连续两年超额完成总装下达的老干部移交安置任务,所属某干休所被表彰为总装先进干休所。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同为参谋的刘高峰告诉记者,“这就是黄亮对于工作的态度。他总会把这句话打印在纸上,贴在办公桌的旁边。”

据同事们回忆,在政治部的两年中,黄亮一直是戴着腰托工作,疼得轻的时候忍着,疼得重了就起来活动几下,实在忍不住就吃几片止痛药。

“谁也劝不住他。”同事吕垚说,多少次劝他回家休息,他总说:“不要紧,手头的事没做完,休息也不安心。”

就这样,为了一句“安心”,在腰部疼痛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黄亮始终坚守岗位,没有耽搁过一项工作。直到2013年3月,他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住院治疗。

忆黄亮更多

  • ·
    他的心里装满了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

    可就是意志如此坚强的黄亮,却有着一颗分外柔软的心。

    同事李仁龙还记得,有一次去驻地儿童福利院慰问,看到黄亮抱起一个智障儿童,开心地玩耍,“整个过程是非常开心的,可是没想到等他一转身,却发现他已经泪流满面。”

    其实,早在黄亮刚刚参加工作第一年,他就倡议大家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少吃一包零食、捐出一份零花钱,还带头收集变卖船上的旧报纸、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如今,这份基金仍在高效运转,连续8年资助驻地儿童福利院,已经资助2名高中生完成学业。”

    平日生活节俭的黄亮,“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尽全力而为。”甚至在病重入院治疗期间,有不知情的战友找黄亮帮忙,黄亮总是毫不犹豫地一口应承下来,之后再求助同事帮忙办妥。

    “黄亮最大特点就是重感情。”在爱人吴林玲的眼里,黄亮之所以对工作那么“狂热”,很大程度上是不想辜负了别人的期望。黄亮住院期间常说,“我给组织做的贡献很少,却添了这么多麻烦,心里过意不去,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为了不再给组织增添更多的麻烦,基地派救护车接他去医院,他拒绝登车;老家亲属来探望,基地安排了住处,黄亮硬让父母退了房,八九口人挤在54平米的公寓房里……

  • ·
    “我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 ——

    “如果没有对军营的深情、对事业的热情、对理想的衷情,黄亮的从军道路不会走得如此坚定而精彩。”纪检处干事罗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黄亮的初中老师杨向娥记得,黄亮初一时的那句“老师,长大后,我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交大国防生选培办主任耿梅娟记得,大二时黄亮面对“你的专业出国机会多、毕业薪酬高,而部队待遇低、环境苦,你要考虑清楚”的规劝时的那句“我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踏踏实实为部队做点事。”

    “他穿军装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很特别的自信。”妻子吴林玲记得,一次他穿着军装对着镜子边“自恋”边半开玩笑地说,“小姑娘,你没嫁错人,看你老公是多精神的一个小伙子!”说道这里,吴林玲哽咽道,“他平常总是跟我说,我觉得我配不上你。”

    “我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 他对赶来看他的战友说,“大家不用为我难过。人这辈子就像坐公交车,我只是提前到站,但我也欣赏了沿途的风景,和大家一起奋斗过、快乐过,我很知足……”

    黄亮走了,在长江之畔静静地躺着,守望着他挚爱一生的事业;而他留下的人间大爱,一如他的名字,照亮着每个人的心灵。 

亲友说——
  • 鲜花 板砖 掌声 鸡蛋 飞吻 飞鞋
黄亮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