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技

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值得高度警惕

2021年01月26日08:0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值得高度警惕

近日,世界各地不斷出現有關新冠病毒變異的報道,使病毒變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英國、南非、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等幾十個國家都相繼發現了新冠病毒變異株所引發的感染。

這些新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是否會影響病毒的傳播?是否會導致感染后的病情加重?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效力、導致阻礙抗疫進程?帶著這些疑問,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日本國立長崎大學藥學部病毒學專家北裡海雄。

關注!新冠病毒S蛋白變異直接影響傳播力

北裡介紹,變異是病毒的一種生存戰略。變異一般是隨機的,沒有方向。這些變異的病毒並不是都能活下來,如果病毒的變異不能夠幫助該病毒適應環境,那麼該病毒就會被淘汰。因為變異也會使病毒的感染能力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絕大多數的病毒變異可能對於病毒本身是有害的。

新冠病毒主要是通過病毒表面刺突蛋白(S)與人體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來感染細胞。

新冠病毒的S蛋白的變異可能直接影響病毒的感染性及傳播能力,也會影響接種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的效果,因此,我們關注新冠病毒變異主要聚焦在其S蛋白上。

新冠病毒S蛋白由1273個氨基酸組成。據《細胞》雜志論文報告,新冠病毒S蛋白至少已經被鑒定出了106個變異位點。

D614G變異是指S蛋白上第61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異成了甘氨酸(G)的突變體。這個變異是2020年1月15日以前在歐洲產生的,3月21日之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株S蛋白第614位主要是D,之后第614位是G的變異株則成為了主要流行株。

目前全世界流行的絕大多數病毒都是帶有這個D614G變異的病毒株。

D614G變異的出現,導致病毒S蛋白多出了一個彈性蛋白酶(Elastase)的酶切位點,使從細胞放出的D614G變異病毒的感染傳播能力增強了將近10倍。

雖然D614G變異增強了病毒的感染能力,但康復者血清依然能很好地對抗該變異病毒。

警惕!英國發現的變異株不僅傳播力增強,致命性也更高

最新的英國報道稱,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不但感染性增加了,病毒的毒力也增加了,也就是說這種變異株的致命性更高。

北裡說,今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在英國出現了一種新冠病毒變種(變異株B.1.1.7),已經擴散到全世界至少60多個國家。這個變異株主要是病毒S蛋白的N501Y變異株,即S蛋白第501位點的氨基酸由天冬酸(N)變成了絡氨酸(Y),這個突變導致病毒S蛋白與細胞受體的親和力增加,增強了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導致病毒的傳染性增加了70%。英國新變異株B.1.1.7的S蛋白均含有D614G和N501Y變異。

南非變異株(B.1.351,501Y.V2)和巴西變異株(B.1.1.248)除了均含有D614G、N501Y以外,還發現存在E484K變異。E484K變異可能會導致病毒逃過免疫系統的識別,讓中和抗體失效。一些研究顯示,含E484K突變的病毒使從接種疫苗人體內分離出的中和抗體的活性下降了10倍多,可見這種變異對疫苗的影響很大,需要十分警惕。

北裡說,英國的病毒變異株中沒有發現E484K變異。南非變異株跟英國變異株不完全匹配,是分別獨立產生的。而巴西的病毒變異株可以說是集英國、南非病毒變異於一體的變異株。

團結!青少年成易感人群,別讓疫苗前功盡棄

對於侵入體內的病毒,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識別病毒的S蛋白,產生中和抗體阻礙病毒S蛋白與其細胞受體ACE2結合。能夠生產中和抗體的淋巴細胞會記憶對病毒的識別,提供針對病毒的長久保護能力。

北裡解釋說,我們接種疫苗,主要是目的就是來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中和抗體,讓我們具有阻止病毒入侵細胞的能力。

對病毒的疫苗,一般要接種2次,第一次是啟動人體免疫系統對病毒的識別,第二次是增強或強化免疫系統的中和抗體生產,促進生產中和抗體的淋巴細胞產生記憶。

這兩次接種期間,人體免疫系統會不斷優化對病毒的抗體免疫反應,生成更多樣、更強力的中和抗體。

病毒在人群中的快速傳播會導致那些能夠回避中和抗體攻擊的變異毒株生存下來,這些變異毒株也主要集中在病毒S蛋白與細胞受體結合的RBD領域。

北裡說,新冠病毒S蛋白的變異導致了世界范圍的感染的擴大。隨著變異病毒在社區的大范圍擴散,使相對不宜感染的兒童也容易被感染,也導致60%以上的被感染者(主要是青少年)成為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加速了病毒迅速擴散,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困難。

像在美國、印度、巴西這些疫情完全失控的國家,將會不斷出現新的變種病毒。

這些國家如果不進一步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進行嚴格管控,新型病毒變種也將會在全球迅速擴散,導致全世界開發疫苗的努力前功盡棄,使更多的寶貴生命被病毒吞噬。

因此,各國都需要加強針對變異病毒的檢測,做好各種防范及准備,全世界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本報駐日本記者 陳 超)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