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后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道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火星上的聚會
去年夏天,阿聯酋、中國和美國都向火星發射了無人探測器,希望能在每兩年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機縮短抵達時間。這三個航天器將加入一個繁忙的“探險者俱樂部”,無論是在軌道上還是在行星表面。
第一個到達的將是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阿拉伯世界的首個探測器。“希望號”將致力於研究火星大氣,並將有價值的數據傳回地球,預計2月9日抵達火星。
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將於2月10日左右進入火星軌道,在環繞火星一段時間后,將於5月著陸。《紐約時報》報道稱:“完好無損地降落在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火星上是危險的。去年,中國的‘嫦娥五號’登上月球表面,帶著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如果今年‘天問一號’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中國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將再次創造歷史。”
在“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不久之后,也就是2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將抵達並著陸火星。如果成功著陸,火星車將在干涸的火山口湖和河床中尋找火星上曾存在生命的証據。“毅力號”還將攜帶一架名為“匠心號”的小型火星直升機,“匠心號”將進行獨立實驗,那就是在火星表面執行第一次動力飛行。這架微型無人機將是人類在另一個星球上試飛的第一架直升機。
鎖定月球表面
雖然中國在過去七年裡三次把著陸器降到了月球上,但NASA自1972年的最后一次阿波羅任務以來,一直沒有在月球表面著陸過。隨著美國在太空的發力,這種情況可能會在2021年有所改變。
過去十年裡,NASA一直依靠私人公司建造和運營可以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的航天器或是載人航天器。現在,NASA正嘗試使用類似“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的計劃執行登月任務。在該項目之下,NASA已與幾家私人公司簽訂了合同,由這些公司制造無人月球著陸器,將NASA和其他商業合作伙伴的貨物運送到月球表面。
第一家是匹茲堡的Astrobotic公司,它計劃於今年6月向月球發射“游隼號”著陸器。緊隨其后的可能是10月份著陸的Nova-C飛船,它是由休斯敦直觀機器公司制造的機器人月球著陸器。
此外,NASA還著眼於在未來十年內,讓宇航員重返月球。它的第一步將是為美國深空探測任務研制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進行無人試射。該火箭面臨著多次首射任務推遲和不斷膨脹的造價,但NASA仍計劃在今年進行一次名為“阿爾忒彌斯-1號”的發射任務。根據任務計劃,今年11月,下一代載人航天器“獵戶座”在發射后進行繞月飛行,隨后返回地球。
進軍太空深處
作為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由於技術問題和不斷上漲的成本,以及新冠疫情大流行等其他問題,望遠鏡的發射已經推遲了多年。NASA最終確定,今年10月,韋伯望遠鏡將發射升空。今年7月,NASA將發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航天器,旨在測試航天器是否能夠使未來向地球表面飛行的小行星發生偏轉。緊接著在今年10月,NASA計劃發射露西探測器,它將造訪木星神秘的特洛央小行星群。
軌道探索之旅
2020年,隨著SpaceX公司成功地將兩名宇航員送入空間站,該公司可能會在2021年將更多宇航員送入軌道,但這些宇航員並不都為NASA和其他政府太空機構工作。多家公司正在與SpaceX合作,將商業載人龍飛船送上太空。其中,公理空間公司可能在今年年底將其首批私人游客送往空間站。當NASA選擇SpaceX為其宇航員建造運輸工具的同時,它也雇佣了波音公司來做同樣的事情。在2019年12月的一次無人飛行測試中,一系列錯誤幾乎導致波音星際航線太空艙的災難性損失。為了補救這次失敗的飛行,波音公司最早將在3月進行第二次試飛。今年,還有其他一些人類太空之旅計劃。維珍銀河和藍色起源可能會把付費客戶送到太空邊緣進行短途旅行。中國還可能在今年開始發射下一代空間站的部件,從而實現在未來幾年內近地軌道上有中國的“一抹紅”存在。
天象奇觀亮相
2020年7月,新智彗星返回太陽系靠近太陽時,形成非常明顯的彗星尾,這樣的景象令人類感到驚訝﹔12月,木星和土星極近相合的天象也令人著迷。這是一個浩瀚無比的宇宙,從我們所在星球上的一隅之地就可以看到許多天象奇觀。
今年5月26日的月全食發生時,月球正好處於近地點附近,即所謂的“超級月亮”。澳大利亞、太平洋島嶼以及美國西部的人們將看到這一事件的最佳景象,美洲其他地區以及東亞和南亞也將看到一些事件。中國全境都無法看到初虧,但部分省市可以看到后面的整個過程。
6月10日將會有一次日環食。這次不尋常的日食將越過北極,隻有加拿大和俄羅斯一小部分地區的人們可以看到完整的日環食。在北亞、歐洲和美國東海岸部分地區,人們將會看到日偏食。(實習記者 張佳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