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技

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代表亮出成績單——

2020“科技大年” 砥礪前行矢志創新

記者 王延斌 張 曄 劉志偉 吳長鋒 史俊斌 華 凌 過國忠 王祝華
2021年01月06日07:5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20“科技大年” 砥礪前行矢志創新

  “2020年1—3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降幅收窄36個百分點,全年高新技術企業報備數增長57%,創歷史最好成績。”當湖北省科技廳廳長王煒公布這組數據時,所有人都為之振奮。經過疫情的洗禮,湖北科技事業越發透露出韌性和力量。

  1月5日,出現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的這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的“科技大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從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到疫苗附條件上市,科技抗疫彰顯中國速度﹔嫦娥五號登上月球、“奮斗者”號載人深潛,中國科學家演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這一年,我們親歷了太多、見証了太多。何以化解險阻?唯有科技創新。

  以“增長”為關鍵詞,飄紅的數字是對英雄的最好褒獎

  在湖北,全省科技戰線手握科技利器打了三場大仗,即全省疫情防控阻擊戰、疫后重振民生保衛戰和經濟發展戰。

  去年1月21日,這裡第一時間啟動應急科研攻關,累計組織實施27項國家級和48項省級項目,推動實現“四個率先”——“率先確定並分離新冠病毒毒株、率先拿到滅活疫苗臨床試驗批件、率先形成解剖觀察報告、率先支持恢復者血漿臨床研究”,取得兩種療法、三藥三方、六種臨床診療經驗,研發十五種檢驗檢測產品上市。

  之后,這裡全面對接黨中央出台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政策,落實科技部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若干舉措和新一輪部省會商協議,承接國家科技政策、資金馳援……科技馳援的效果,體現在王煒的講話中:截至目前,湖北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3.31%,納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企業數增長97%。

  以“增長”為關鍵詞,這些飄紅的數字是對英雄的最好褒獎。

  山東人是務實的。本次大會上,第二個發言的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唐波對本省科技工作在2020年取得的巨大進步避而不談,而隻談改革。唐波明白,唯有改革驅動創新,才能激發出更大能量。

  近年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發展,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第一生產力”的潛能。

  唐波表示,山東科技系統以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為抓手,持續攻堅科技評價制度改革,把破除“四唯”融入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全過程,加快構建突出質量、貢獻、績效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全面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創新體系效能,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這一點,“奮斗者”號總設計師、中船集團七〇二所副所長葉聰有發言權。

  2020年,“奮斗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8次萬米級下潛,開展深淵科學試驗研究,並實現了全球首次萬米深海的高清視頻直播,使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在葉聰看來,“奮斗者”號的研制,踐行了新型舉國體制研發組織模式——這個項目群由19個項目組成,包括總體項目、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也包括測試保障項目,持續吸引和匯聚國內高科技力量,形成了百余家機構、近千名科研人員組成的載人深潛技術“國家隊”。

  既要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也要培育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新賽道

  地處秦嶺南麓的柞水,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2014年,這裡的貧困發生率為44.04%,到了2019年底便實現整縣摘帽。

  陝西省柞水縣委書記陳璇有感而發:“我們把木耳作為產業扶貧主攻方向,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將柞水木耳變成了群眾致富的‘金耳朵’。”

  小木耳如何做成大產業?總結起來,陳璇用了三個“四”,即堅持“四個強化”,全要素科技保障﹔建設“四大平台”,全方位科技支撐﹔緊扣“四個環節”,全鏈條科技賦能。可以說,“科技”二字貫穿小木耳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的始終,並為全鏈條賦予能力。

  被視為“國家創新驅動先行者,全球創新創業新地標”的中關村正致力於“夯實自主創新能力,塑造發展新優勢”。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對未來信心滿懷:“我們要著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培育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新賽道,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新建一批高精尖產業協同創新平台、開源開放創新平台,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中關村科創金融試驗區和人才特區,提升中關村論壇國際影響力,充分發揮中關村創新旗幟作用。”

  “加強原始創新是增強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也是在新一輪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戰略主動的機遇所在。”這是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的核心觀點。

  從“優化布局,構筑卓越創新體系”到“鼓勵創新,營造良好學術生態”,從“學科交叉,培育新興研究方向”到“厚積薄發,催生新興產業發展”,四個方面,不面面俱到卻突出重點,“潛心基礎研究,執著創新攻關”的核心觀點貫穿始終。

  從湖北到山東,從柞水縣到中關村,從七〇二所到中國科大,發言者雖居於一隅,但其夢想與努力卻是中國科技宏觀大局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如一個個熊熊燃燒的火把,發光,發熱,並成燎原之勢。從他們身上,國人感受到了信心、力量、潛力。

  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奔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潮頭。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