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官場學歷化導致“博士扎堆官場”
評論:官場學歷化導致“博士扎堆官場”
黃橙 |
2010年01月20日10:05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 |
——一家之言——
高校行政化、官場學歷化導致博士扎堆官場
“2009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對各式各樣的博士學位開始泛濫表示擔憂,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最大的博士群體並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場。”
按說,擁有高學位的博士,本應是各學術領域的研究性、創造性人才,大多數應待在高校教職崗位或科研機構,從事專業對口的教育科研工作,這樣才更有用武之地。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在高校泛行政化現象日益蔓延,人們更多關心的,不再是學術水平,而是行政職務和級別:有了官位就有權力,有了權力,再獲取職稱、課題、房子、車子等就不是什麼難事。一個即便有一定學術造詣的學者,如果沒有行政領導的“恩准”,也很難獲得應有的學術發展資源,就更別遑論一般科研人員了。學術環境欠佳,成為部分博士“棄學投官”的重要原因。
此外,除了從社會上引進博士,官場本身也具有“造博”的內在動力。干部知識化是一個趨勢,但一些地方在實際操作中,將知識化簡單地理解為“學歷化”,不僅以學歷的高低作為對外錄用干部的硬性指標,而且在內部的干部升遷中,學歷越高勝算也越大。為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或享受到更好的職務待遇,有條件的在職干部自然當仁不讓,要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弄到一張博士文憑。一些黨政干部手裡掌握著公共權力,在社會上有一定的人脈優勢,他們一旦“攻讀”博士,其成功率自然要比寒窗苦讀的在校學生高得多。這種“官員博士大躍進”現象,無疑又進一步壯大了官員博士群體。
一些博士想當“官員”,而另一些官員又想當“博士”,如此一來,官場博士多於高校也就不難理解了。無論是博士官員化,還是官員博士化,在現階段都是不正常的:前者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后者則影響教育公平,容易滋生腐敗。要避免官場博士“泛濫”,就必須對症下藥,在高校實行學術本位管理的同時,行政機關更應堅持德才兼備的人才擇用標准,不能過度看重高學歷文憑。簡而言之,從體制機制上治理高校行政化和官場學歷化這兩大積弊,博士扎堆官場的現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才能讓學術的歸學術,官場的歸官場,實現各得其所,各有側重,發揮好各自作用,履行好各自職能。
(作者:梅廣 據新華網)
【1】 【2】 【3】 【4】 【5】
高校行政化、官場學歷化導致博士扎堆官場
“2009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對各式各樣的博士學位開始泛濫表示擔憂,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最大的博士群體並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場。”
按說,擁有高學位的博士,本應是各學術領域的研究性、創造性人才,大多數應待在高校教職崗位或科研機構,從事專業對口的教育科研工作,這樣才更有用武之地。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在高校泛行政化現象日益蔓延,人們更多關心的,不再是學術水平,而是行政職務和級別:有了官位就有權力,有了權力,再獲取職稱、課題、房子、車子等就不是什麼難事。一個即便有一定學術造詣的學者,如果沒有行政領導的“恩准”,也很難獲得應有的學術發展資源,就更別遑論一般科研人員了。學術環境欠佳,成為部分博士“棄學投官”的重要原因。
此外,除了從社會上引進博士,官場本身也具有“造博”的內在動力。干部知識化是一個趨勢,但一些地方在實際操作中,將知識化簡單地理解為“學歷化”,不僅以學歷的高低作為對外錄用干部的硬性指標,而且在內部的干部升遷中,學歷越高勝算也越大。為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或享受到更好的職務待遇,有條件的在職干部自然當仁不讓,要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弄到一張博士文憑。一些黨政干部手裡掌握著公共權力,在社會上有一定的人脈優勢,他們一旦“攻讀”博士,其成功率自然要比寒窗苦讀的在校學生高得多。這種“官員博士大躍進”現象,無疑又進一步壯大了官員博士群體。
一些博士想當“官員”,而另一些官員又想當“博士”,如此一來,官場博士多於高校也就不難理解了。無論是博士官員化,還是官員博士化,在現階段都是不正常的:前者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后者則影響教育公平,容易滋生腐敗。要避免官場博士“泛濫”,就必須對症下藥,在高校實行學術本位管理的同時,行政機關更應堅持德才兼備的人才擇用標准,不能過度看重高學歷文憑。簡而言之,從體制機制上治理高校行政化和官場學歷化這兩大積弊,博士扎堆官場的現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才能讓學術的歸學術,官場的歸官場,實現各得其所,各有側重,發揮好各自作用,履行好各自職能。
(作者:梅廣 據新華網)
![]() | ![]() |
(責任編輯:王太拓(實習)) |
相關專題 |
· 評論 · 動態 |
熱圖推薦 |
|||
|
| ||
|
| ||
|
|
播客·視頻 |
|||
|
|
探索·視界 |
·達爾文百余年前收藏的鳥蛋在英國發現 |
[一語驚壇]高房價造的GDP泡沫無論多艷麗都經不起針尖一刺 [論壇]此16個漢字極不尊重女性·安順只是"臨時性擊斃"嗎 [訪談]楊聖敏談民族團結與國家崛起·郭振璽等談財經報道 [辯論]公務員養老8000/月合理嗎·貧困女碩士自殺校方無責? [博客]美女副市長咋扛昆明文化旗? 李榮堂咋"盯"上女下屬? [博客]李榮堂為何愛玩"多夜情"? 仇和咋揭高房價背后巨貪? |
無線·手機媒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