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報告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穩步上升,國家創新指數排名在全球40個主要國家中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根據報告內容,全球創新能力十強基本穩定,中國創新能力繼續領跑金磚國家,同時在亞洲位列第四。

我國研究全球創新指數排名 自評世界第19位

    據了解,這項報告是目的在於客觀監測和評價國家創新能力,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從2006年開展研究,2011年開始正式發布報告。報告借鑒國內外關於“國家競爭力”和“創新評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參考世界經濟論壇、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等國際權威機構的評價報告,採用國際通用的標杆分析法,基於2011-2012年相關統計數據,測算了全球40個國家的創新指數。

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中國65.2分 排世界第二梯隊

我國創新資源現狀:經費投入加強 人力投入落后

中國研發經費長期處於快速增長 穩居世界第三

企業為國內“社會研發投入”提供四分之三經費

一、全球創新能力十強基本穩定,中國創新能力繼續領跑金磚國家更多>>


國家創新指數得分及排名前19位(點擊看大圖)

     評價結果顯示,美國憑借雄厚的創新資源和優異的創新績效,再次成為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家。日本和韓國依靠突出的企業創新表現和知識創造能力,分別位居第2位和第4位,繼續領跑其他亞洲國家。瑞士由於創新資源分指數排名稍有下降,整體排名滑落至第3位。以色列表現突出,由上年的第11位升至第5位。上一年度位列第7位的新加坡,由於企業創新表現不佳滑落至第11位。歐洲國家創新依然強勁,瑞典、芬蘭、荷蘭、丹麥、德國依次佔據十強的后5位。在金磚國家中中國創新能力繼續處於領先地位,俄羅斯、南非、巴西和印度分別位居第32位、35位、38位和39位。

二、中國知識創造能力不斷提高,創新環境日益改善更多>>


中國創新資源分指數世界排名(點擊看大圖)

     從國家創新指數一級指標來看,中國創新指數排名的上升主要歸功於知識創造能力提高和創新環境改善。知識創造分指數排名由上年的第24位躍升至第18位。這主要源於在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等方面的出色表現。其中,萬名研究人員的發明專利授權數、每億美元經濟產出的發明專利申請數具有明顯優勢,分別位居第3位和第2位。
    創新環境分指數排名由上年的第19位提升到第14位。尤其在政府創新政策的完善落實,以及風險投資對企業創新支持力度等方面進步顯著。其中,政府規章對企業負擔影響、政府採購對技術創新影響分別從上年的第6位和第8位提升到2012年的第3位,企業創新項目獲得風險資本支持的難易程度排名則從上年的第12位提升到第8位。
    報告結果顯示,創新資源分指數排在第30位,保持三年不變。其二級指標中,信息化發展水平排名比較靠前,研發與發展經費投入強度排名上升趨勢明顯,研發人力投入強度與科技人力資源培養水平排名相對落后。報告從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人員、專利等方面對企業創新進行評價,企業創新分指數排在第15位,與上年持平。創新績效分指數位居第14位。其二級指標中,勞動生產率和單位能源消耗的經濟產出兩項指標排名相對靠后,僅排在世界第39位和36位。

三、中國主要指標表現突出,發展態勢長期向好更多>>


部分國家R&D經費佔世界總額比重(2000年、2012年)

    隨著《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頒布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科技發展不斷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報告顯示,中國主要指標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研發活動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研發經費和人員作為重要創新資源,突出反映了一個國家對創新活動的投入力度和創新人才資源的儲備狀況。中國研發經費長期處於快速增長通道,達到10298.4億元,穩居世界第3位,佔全球份額由2000年的1.7%迅速提高到11.7%,與美國、日本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324.7萬人年,居世界首位,佔到全球總量的29.2% 。
    知識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知識產出作為創新活動的中間成果,是創新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中國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國際科學論文(SCI)產出實現量質齊升,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位,高被引論文數量居世界第4位。創新活動日益活躍,技術創新水平穩步提升,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位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佔到全球總量的37.9%和22.3%。高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先導產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作用。新世紀以來,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高技術產業出口佔制造業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比本世紀初提高6.8個百分點。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服務業已成為產業發展價值鏈中的重要部分,在創新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知識服務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由2000年的2.7%提高到目前的8.8%,居世界第3,逐步逼近日本發展水平。

四、“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關鍵指標進展良好,部分指標已提前完成或接近規劃目標更多>>


國家“十二五”科技規劃主要指標實現程度

    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從創新投入、科技活動產出,以及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等方面提出了核心科技指標及其2015年發展目標。目前,“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次數世界排名”、“研發人員的發明專利申請量”、“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項指標已提前完成規劃目標。“每萬名就業人員的研發人力投入”已完成規劃目標的90%,預計2013年可以實現發展目標。“全國技術市場合同交易總額”已完成規劃目標87%,預計“十二五”期末可以完成規劃目標。“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國際通用的反映一國科技投入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不僅反映了科技投入水平,同時也反映了結構調整、科技經濟協調發展的總體情況。為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美國、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持續增加創新投入力度,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R&D/GDP)長期保持在2.0%以上。2012年中國R&D/GDP達到1.98%,超過歐盟28國平均水平1.97%,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2013年預計達到2.09%。根據近年來研發經費和GDP增長速度可以判斷,該指標將在“十二五”末期實現規劃目標。
    “科技進步貢獻率”是指經濟增長中由科技進步導致的增長所佔的比重,是反映科技與經濟相結合,反映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綜合性指標。把科技進步貢獻率指標作為規劃目標,將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起到積極作用。近十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呈平穩增長態勢,2012年達到52.2%,比2003年提高11.3個百分點,但與規劃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如期實現該指標的規劃目標,需要我們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與轉型升級。
    “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創新競爭力和實力的總體表現,由國家創新指數來表征。“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雖與規劃目標相差1位,但並非輕易能夠實現。評價結果顯示,在40個國家中,如果按照國家創新指數世界排名順序每10個一組分成4個梯隊,中國則正處於競爭最為激烈的第2梯隊,國家創新指數綜合得分為65.2分,與前一位的比利時相差3分,而與緊隨其后的加拿大、盧森堡、新西蘭分別僅相差0.6分、0.9分和1.3分。中國創新面臨激烈競爭,實現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的規劃目標,仍需持續加大投入,付出長期努力。

五、中國企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創新投入強度和創新績效亟待提高更多>>


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及發明專利申請量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企業創新取得長足進步。企業逐漸成為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活動的執行主體。2012年,在全社會全部研發經費投入中,由企業提供的經費佔74%,由政府提供的經費佔21.6%。在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總額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額佔比從2000年的50%迅速上升至2012年的76.1%。中國企業在世界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其研發經費支出已經佔全球企業R&D經費總量的13%,比2000年提升11.5個百分點。
    隨著研發經費投入的大幅增長,中國企業創新成果也大量涌現。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7.6萬件,平均每萬名就業人員擁有發明專利29.2件,分別是2000年的22倍和10倍之多。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企業的創新投入強度和創新績效仍亟待提高,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0.77%,僅比2000年提高0.2個百分點﹔新產品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11.9%,僅比2000年提高0.8個百分點。中國企業完全走上創新驅動發展道路還需時日。